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千古研经略失 倡经方重法之要VIP免费

论千古研经略失  倡经方重法之要_第1页
1/10
论千古研经略失  倡经方重法之要_第2页
2/10
论千古研经略失  倡经方重法之要_第3页
3/10
论千古研经略失倡经方重法之要——从“中医综合疗法”说起甘肃省成县中医医院赵斌纵观世界文化体系,虽曰各依其庞大的分支支撑而成,但更重要的是其经典理论的核心与宗旨的纲揽作用,使得他能够旗帜高挂,又像是主行大道通灌两极,所有支路都依其所归。中医作为世界文化的大系之一,对于经典的推崇尤显至高,当然,推崇信奉中医经典为的是指导和启发后学良好地掌握诊疗技艺,最终能高效地为大众的健康服务,绝不象其他有些文化的旨在虚玄追求。长期以来的大量事实证明,中医经典著作真可谓不负重托,他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最大化和永久权威性。当然,现今中医的状况实与经典应有的理想空间差距较大,其原因虽有多种,但历代贤者对经典著作研究传习的失误及忽视也不能不引一咎。一、对一类经方微言大义的揭秘在经典著作研究传习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个专业名词——“经方”,其中关于“方”的寓意,广者为“方法”,狭者为“处方”,学界多取后解,笔者则认为前者更好。在个人的长期实践与思考中,笔者对照古今贤者的思路与成果,认为有一类经方的深奥大义一直未得到深度阐明或足够重视。例如: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其本”之大旨之后,《素问·标本病传论》又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说明治病必须瞅准标本缓急,整体权衡之后恰当选法,力求药敌于病,使邪去正存,人体回复阴平阳秘之势是为至当,特别要提醒的是此之选法,绝不局限种类。《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这里的“杂合以治”,显然既在总结《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先民防治疾病的丰富经验,又可以说是其鲜明的综合防治指导思想,也可谓关于综合治疗方法应用的最直接性命题。《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第12条在出桂枝汤方后注曰:“上五味,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謺浙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明确揭示了中医服药法的真谛,也第一次完整地推出了中医护理学——首次公开地昭示了中药不仅可以一日一剂定时煎服,而且可以服一次中病即止,或一日二、三剂昼夜连服;同时还要注意服药后的主要指标变化,从而确定是否继续服原方药,以及饮食宜忌,尤其强调服药后喝热稀粥,可以被看做是药疗与食疗结合的示例。《伤寒论》共出113方,其中以桂枝为名的类方就最少有27方,而这些方后大多都是“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可见桂枝汤煎服及禁忌法具有普遍代表性;鉴于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伤寒论》之魂,本段经文所示的“桂枝法”在中医学中的崇高地位与临床指导价值即可不言而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更有曰:“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是说先以口服汤剂治疗,继以针刺方法配合,加强疗效,续服汤剂以收全功。其实,在该书中围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指导下,许多随证加减而变、尤其是误治之后随证救逆的治法,以及太阳病发汗后“胃中干,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的饮水法,阳明病“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的经肛门直肠给药法的运用等,都可以看做是综合治疗的实例。再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又云:“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在言胸痹病的治疗,一种方法是先用枳实薤白桂枝汤,继用人参汤(即今之“理中汤”),另一种方法是临证视其虚实而选用之,虽说同为中药汤剂口服,但也是以协同连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千古研经略失 倡经方重法之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