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益高速公路扩容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绿色公路及品质工程创建实施细则一、施工准备(一)计划准备1.在进行全合同段范围的现场调查时,搜集当地气象、水文和地质资料,调查了解施工材料供应(包括土、石料场、钢筋、水泥等)和各施工点进场道路等条件,选择并确定施工营地、取土场、弃土场位置。2.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路基施工总平面图,注重场地建设集中化、规范化,本着节约集约、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路基用地,山地荒地进行场地建设,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场、小型构件预制场及桥梁预制场;施工便道尽量采用原有道路,纵向便道在红线范围内修建,对需新增的红线外临时道路,尽量与当地协调好,与本标段接线改路工程相结合,作为以后村镇的永久道路,可减少临时道路用地,也做到双方互利互惠;施工临时用电线路可结合当地永久用电线路一起改造,后期可移交当地作为长期利用线路;(2)路基施工方案(注重土石方调配方案,要求做到填挖平衡,零弃方)和施工进度计划(包括进度图表);(3)机械设备进场计划;(4)材料采供计划,混凝土配合比要充分利用矿粉、粉煤灰外加剂等,优化配合比设计,以达到节约用料的目的;(5)施工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6)各分项工程应严格按照审批的绿色公路专项方案施工,做好首件工程的全过程跟踪记录、验收和总结工作,实行首件工程样板引路制,作为后续全面施工的依据。编制的施工组织实施方案按规定要求上报,经监理和业主批复后方可开工。(二)技术准备1.施工放样(1)路基施工放样前,应进行本合同段的恢复导线测量,其工作包括:①接受交桩。即参加监理工程师组织的导线点和水准基点的交接,发现桩位遗漏、丢失和技术数据错误时,作好记录并以书面材料上报。②恢复控制点桩。对于交接桩时发现已损毁或丢失、或设在建筑红线之内施工期间可能导致破坏的导线点和水准基点,按照与测设阶段相同的精度等级补设至建筑红线之外的方便且安全之处。③加密控制点桩。为了施工方便而需增设、加密的附合导线点及水准点,必须与原导线点和水准点闭合,并满足规范规定的等级精度要求。④共用控制点。路基施工与隧道、桥梁共用的控制点,分别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⑤固桩保护。对于已认定正确的导线点和水准基点桩,且在建筑红线之外、可在施工期内长期使用的(包括原始导线点、水准点,恢复控制点桩和加密控制点桩),按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固桩保护措施。⑥贯通测量。施工合同段内的导线点和水准基点被确认以后,施工单位对本合同段做一次贯通测量,并与相邻标段接头处的导线点和水准基点进行闭合,且精度在规定范围之内;⑦复测验收。施工单位在完成贯通测量以后,将检测资料及时整理上报驻地监理请求复测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书面签认。⑧监理处要组织对各标段的控制网进行联测。⑨资料整理。所有交桩、复测的资料,包括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书面批复的文件资料,均按竣工资料编制要求及时整理归档。(2)路基施工放样①中桩放样。中桩放样时,应注意路线中线与结构物中心线、相邻标段的中线闭合,放样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属于原设计的问题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并提出处理意见。②原地面线复测中线放样完毕并经监理检查无误后,施工单位与监理、设计单位一起进行原地面线复测(业主方也要尽可能参加),并将复测结果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申请审查批复;原地面复测③设置施工标识桩路基施工前,应设置施工标识桩,对路基用地界、路堤坡脚、路堑坡顶、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场、通道涵洞等的具体位置标识清楚。其主要有:A.路基中心桩、边桩、护坡道、用地红线界桩及环保绿线(竹片桩宽不小于5cm,长不小于50cm);B.通道涵洞中心桩、出入口桩及十字线护桩(方木桩边宽不小于6×5cm,长不小于55cm);C.截水沟、边沟和排水沟位置桩(方木桩边宽不小于6×5cm,长不小于55cm);D.各工点的水准基点桩,大工点不得少于3个,小工点不得少于2个。④对设置的施工用桩,要注意保护,经常复核,如遇丢失移动应及时补设。⑤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