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与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研究报告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当人类昂首步入21世纪的时候,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已悄然改变了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这对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化社会使终身学习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未来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正是要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为目的,最终达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一、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理论依据(一)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影响每个人智力发展的三种因素,特别是外在环境和教育条件对个人发展和表现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进行改革,以满足具有不同智力结构和能力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就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行走班制,学生能因材择学,学生拥有更多选择学习的机会,有利学生自主选择发展主攻方向,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再创造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价值所在。(三)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走班制就是在尊重独立人格,尊重人的复杂情感,尊重人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能紧紧地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生命个体的固有特点,体现了人类自身和谐发展的观点。二、走班制教学的基本做法(一)制定走班制教学的学习目标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主动适应学习过程,学会获取信息,拓宽知识,发现、解决问题。要实现第1页共4页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出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二)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基本条件首先,要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结构,以适应未来人才需要的培养目标。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中,我校选取了化学与体育学科进行走班实验;学校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任选课与研究性课程全部为走班制教学,包括《智能机器人》,《单片机工作原理》,《交际英语》等十余门。其次,要有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这是走班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加强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研究意识及研究能力,促进个体专业发展与个性化形成的必由之路。走班制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校本科研的主题,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这一载体提供实践的主阵地。第三、资源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它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化建设。我校在2000年易地搬迁重建成现代化的寄宿制学校之后在校内教学资源的配置上已经达到了省内一流学校的水平,在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宿舍、食堂等不同的楼体,不同楼区设计成主题内容鲜明的科技长廊。教学楼设置的是诺贝尔获奖者及其成果的简介,让学生置身于当代科学的最前沿,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在智能机器人活动室,电工电路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手工制作室等活动室中,学生走出课堂重新找回自我,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实践天地中畅游,充分发挥着个人的创造力;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和自然资源做为硬件设施补充;信息化资源不容忽视,标准的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听音室,多媒体互动教室,2直接上互联网进行教学正标志着人类进入21世纪学习的革命的到来。软件系统建设则是注重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内涵的基础上,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做为学校的隐性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可以以此弥补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总之,在实施走班制过程中,应使学生成为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资源的引导者,资源的开第2页共4页发者和利用者,并且提高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它的功能,使其与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三)建立走班制学习的管理机制1、改进班级的管理工作是推进走班顺利进行的前提。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选配高素质的实验教师担任班主任,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职责、权利、工作程序以及与原固定班级班主任的分工,这样的教师不仅要能胜任走班的教学,还要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走班的班主任工作。此外全体走班教师要强化全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