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法: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作法: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内容加载中...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我市是全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之一,从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在全省率先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工作。一年来,我市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一切服务农民”的原则,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为构建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突出政策宣传,切实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一是通过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开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栏进行宣传。全年共开辟专栏15期,直观而便捷地向农民介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最近,市合管办将从大病救助资金中拿出17.5万元对100名参合住院农民进行首批大病救助,单个最高救助金额达8000元,通过在电视上滚动播出,在广大农村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二是出动宣传车、刷写永久性墙体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全年共出动宣传车30余次,在乡镇主要干道、路口刷写固定墙体标语和过街横幅800多条。三是印发宣传资料,逐户宣传。共印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单40多万份,印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2000多册,印发《合作医疗简讯》5万多份,分送到村组农户,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四是及时发布参合农民收益动态消息,利用补偿典型进行重点宣传。一年来,全市共有24位参合农民获得1万元以上的住院补偿,重点对丰乐镇龙泉村的商前锋、胡集镇周岗村的鲁学勤、郢中街办高庙村的张辉和柴湖镇石营村的李少龙等4位享受了1.5万元住院封顶补偿的参合农民典型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第1页共5页使广大农民了解并接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了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突出运行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严格执行“农税征收、财政专户管理、网上银行监督、卫生使用”的财务管理机制,协同市财政局建立了资金跟踪管理制度及年度审计制度,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计;督促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建立了农民住院补偿公示制度,并定期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基金使用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合作医疗基金按照“筹钱不管钱,管钱不用钱,用钱不见钱”的封闭模式运行。一是严格实行“收、管、用”三分离。在市农业银行设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财政监督。开设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补助专户”,接收上级财政下拨的专项补助资金;开设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核算本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及乡镇财政收缴的农民自筹资金;开通了网上银行,便于上级管理机构及时对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与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二是严格基金支付程序。为方便农民看病,对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报销采取定点医疗机构预先垫付补助资金,在农民出院时现场报销。对农民家庭帐户基金由农民凭医疗证就诊时直接核销,然后由市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审核汇总,制作报销文件,向财政部门开具申请支付凭证。财政部门接到申请后,按照规定进行审核并通知银行直接将资金划拨到定点医疗机构,保证基金安全运行,形成了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和银行四方面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三、突出业务监管,切实控制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增长速度。一是推行百分制考核制度。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合同,将定点医疗机构的政策宣传、政策执行、业务管理、社会效益四个方面的13项具体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对考核评分在75分以下的一律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采取适时评估、突击抽查、定期考核、动态监管的办法,重点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方面的监管。二是实行“联片大检查”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合作医(更多精第2页共5页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疗工作“联片大检查”,组织不同乡镇合作医疗专职管理人员与市合管办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