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孙家岔镇瓷窑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评价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证书编号:国环评甲字第3609号编制时间:二零一一年四月1神木县孙家岔镇瓷窑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于2010年12月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承担,目前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编制完成,现将报告书主要内容及结论介绍如下。一、地理位置及交通瓷窑塔煤矿整合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城西北约40km处,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孙家岔镇管辖。府(谷)~新(街)二级公路从整合区以外南部通过,距矿井拟建工业场地约1.5km,有简易公路相连,整合区距包~神~朔铁路孙家岔集装站约20km。近年来,煤矿所在的榆林地区先后建成了包(头)~神(木)、神(木)~黄(黄华港)和西(安)~包(头)铁路、神(木)~延(安)段等三条铁路。向东通过神(木)~黄(黄华港)铁路可到达沿海港口,向南通过西(安)~包(头)、西(安)~康(安康)铁路和即将贯通的西(安)~南(通)铁路可直达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公路建设方面,已形成“两纵两横”的高等级公路骨架。航空、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较快。本矿交通主要是以公路运输为主,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煤炭外运条件良好。本矿井交通地理位置见附图一。二、项目工程概况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拟对原神木县孙家岔镇张家沟联办煤矿与神木县孙家岔镇瓷窑塔联办煤实施两井煤炭资源整合,整合后企业更名为“神木县孙家岔镇瓷窑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矿采划[2009年]66号文”《关于划定神木县孙家岔镇瓷窑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的批复》,井田范围(整合区)由8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约3.6918km2。整合后矿井设计生产规模为0.90Mt/a,批准开采2-2、3-1、4-2、4-3和5-2煤层,其中2-2煤大部分为采空区和火烧区,3-1、4-2煤为大部分可采煤层,4-3和5-2煤为全井田可采。整合区共获保有资源/储量53.023Mt,可采储量为31.3759Mt,设计服务年限26.82a。整合后矿井工业场地选在井田中南部临西侧边界原张家沟联办煤矿工业场地处,扩大区域基本为荒草地,占地15.75hm2,绿化率为20%,在工业场地内西北部新掘主、副斜井及回风斜井三个井筒;新建破碎筛分系统,原煤经筛分后分成-30mm、30-80mm、+80mm三级产品,采用筒仓储煤,选煤矸石进入矸石仓;新建锅炉房,锅炉配备脱硫除尘装置;新建矿井水处理站、工业场地污水处理站;新建进厂道路、炸药库公路、排矸公路及场外联络道路;因项目矸石产量较少,且全部综合利用,因此本项目只设地面临时排矸场,在综合利用途径不畅时使用。整合后矿井采用斜井三水平开拓全井田,分别在3-1、4-3和5-2煤层中设3个开采水平,共划分9个盘区,采用长壁综采,各盘区开采顺序依次为13-11盘区南翼→12-21盘区→13-112盘区北翼→13-12盘区→24-21盘区→24-22盘区→24-31盘区→24-32盘区→35-21盘区→35-22盘区。盘区内采用由近至远的开采顺序。带区内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采区回采率取80%,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主运输采用皮带,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方法;工业场地生活用水由神木县清龙泉纯净水厂供给,矿井排水经处理后作为矿井生产、防尘及消防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水厂水源补足;供热由工业场地锅炉房内设的1台2t/h环保型热水锅炉和2台SZL8-1.25-AII型蒸汽锅炉供给;双回路供电。整合方案静态总投资约35003.15万元,环保估算投资为881万元,占工程建设静态总投资的2.52%。总在籍人数721人。全员工效为6.0t/工.d。本矿工业场地在原张家沟联办煤矿工业场地处扩大建设,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扩大区域所占土地均为荒草地,地势较为开阔且地势相对较高,不受洪水威胁,压煤量相对较少,有利于采区布置,煤炭运输方便,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外部干扰相对较小,选址合理、可行。该工程符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2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