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创设优美育人环境。1、我县自然条件差,地方财力紧张,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加之村组分散、教学点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尤为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一直把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头戏狠抓不放,广找门路、多开渠道,千方百计争取项目、筹集资金,尽最大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2004年以来,我们按照“抓项目、促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国家教育投资政策,积极搜集各类项目信息,编制和储备了一批教育建设项目,先后争取到国家二期危改、优质高中建设、职业教育建设、社会援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项目13类80多个,争取中央、省级等专项投资4863万元、社会各界援助资金656.5万元,同时县、乡配套资金77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02万元,总计7093.5万元,兴建中小学82所、12.4万平方米(其中改造D级危房34311平方米),仅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就达28幢,全县中小学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大部分农村出现了“最美的地方是校园、最好的房屋是校舍”的喜人局面。2、2004年以来,根据《民乐县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规划》,结合合乡并镇和震后重建及农村中小学二期危房改造,我县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在遵循“立足实际,全面规划,整合资源,方便学生,提高质量”的原则下,撤并独立初中2所,撤并学区3个,撤并小学30所,撤并后保留教学点10个,异地新建完全小学7所,新办寄宿制小学2所,成立少年军校1所。2008年9月将再撤并一所初级中学,新设一所寄宿制小学。合并后初级中学将由原来的14所变成11所,完全小学由原来的187所变成159所,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初步实现了中小学布局基本合理、结构基本协调,发展基本均衡的目标。在结构布局调整中我们的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学校结构布局调整涉及面广,牵扯问题多,工作阻力大。因此,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县上专门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主要领导和教育、计划、财政、人事、建设、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和指导,并抽调一批业务能力强,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具体实施这项工作。同时,县政府把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作为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责任制和奖惩机制,自上而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全面、务实、有效地开展。二是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为了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我局把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制定了《民乐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合理确定农村中小学规模及布局,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多方协调,结合教育改革,自上而下地开展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深入、耐心细致的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使广大群众逐步明白适度集中、扩大规模,对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农民负担、让孩子得到均等良好教育机会的作用和意义,使他们在布局调整的许多复杂问题上做出正确、积极的选择,处理好撤并中的一切矛盾和问题,消除隐患和顾虑,保证布局调整目标最终实现。三是强抓住实施中小学“二期危房改造项目工程”和“震后重建项目工程”的机遇,实施合班并校和易地新建,加快了布局结构的调整速度。四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农村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此,在农村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广泛深入地调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真正做到科学民主决策,同时结合我县县情,也制定出符合乡、村实际和群众长远利益的政策措施并加以实施,不搞一刀切,对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我局高度重视,本着为学生、家长、社会负责的态度,耐心细致地调查研究,采取有利措施加以解决,决不留隐患和矛盾,以保障调整后的中小学教育健康、稳步发展。3、近年来,我县抢抓机遇,争引项目,加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注重抓了校园文化建设,几年内,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