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二专学年论文-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贸易竞争力与国民福利的关系一、我国近年贸易现状指标201220112010200920082007200620052004进出口总额244,160.21236,401.99201,722.15150,648.06179,921.47166,863.70140,974.00116,921.8095,539.10出口总额129,359.25123,240.60107,022.8482,029.69100,394.9493,563.6077,597.2062,648.1049,103.30进口总额114,800.96113,161.4094,699.3068,618.3779,526.5373,300.1063,376.8654,273.7046,435.80进出口差额14,558.2910,079.2012,323.5413,411.3220,868.4120,263.5014,220.308,374.402,667.50贸易竞争力指数0.12680.0890.13010.19540.26240.27640.22430.15430.057(单位:人民币亿元)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贸易竞争力指数计算得出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Competitiveness)指数,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时比较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在-1—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越大。12345678900.050.10.150.20.250.3我国2012-2004贸易竞争力指数Series1年份贸易竞争力指数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贸易竞争力指数在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0.27,2007之后下降保持总0,。15以下,这说明我国贸易竞争力最近几年在下降,国际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贸易竞争力不高的原因有很多,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提高了很多,近几年来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改善。从大类商品来看,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继续上升。2001年上述比重分别为9.89%和90.11%,首次进入10:90状态,但是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一)出口商品的要素禀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虽然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初级产品,但是仍然以“杂项制品”和中低技术的“机械运输设备”为主。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尚处于较低层次,基本上是“以量取胜”,即通过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来扩大出口。另外初级产品出口的绝对数量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的产业结构低级化,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了初级产品的加工深度不够。其结果是,在制成品方面,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价格指数有所上升,而对发达国家出口的价格指数有所下降。(二)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密集型产品或是粗加工品占了较大的比重到90年代,我国出口商品列前几位的主要集中在服装、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玩具、钢材等,而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要素禀赋特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在世界出口总量中,纺织品与服装所占的比重自7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发达国家的纺织品与服装出口比重在4.5%左右,发展中国家在11%左右。而1996年我国纺织品与服装出口比重为23.1%,这一比重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光学、计量、检验、医疗、精密仪器和设备的出口额所占比重很小。(三)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层次较低据海关统计,1999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1545.7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2.9%,2000年也维持在42%的比例。但就机电产品而言,发达国家均以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高、精、尖”机械设备为主,机电产品中九成以上是机械设备。我国机、电、仪设备在机电产品中所占比重虽然也上升到90%左右,但是其中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都较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四)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近十多年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11%,而同期货物贸易年增长率仅为8%。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值一般都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达到50%左右。中国的服务业存在着供给不足、比重偏低、结构不当、竞争力差等问题。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低,近几年来的比重一直在31%左右波动,不仅低于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