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工业的几点思考做强园区经济建设工业强县——关于XX县区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工业向园区集中是世界通用的办法。近年来,XX县区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态势强劲,初步形成了“一区七园”的格局。今后五年,XX县区工业经济将重点建设“四个百亿、四个十亿”和20个亿元企业。进一步规划完善“一区七园”,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奋力打造工业经济强县,是当前XX县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课题。回顾过去:强劲态势令人振奋XX县区紧紧围绕撤县建市、跨入西部百强县、建设关中明星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推进四化建设四县,构建绿色和谐新凤翔”的战略部署,把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作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以电力能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建材造纸、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狠抓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长青、柳林、长虹、陈村、县城XX县区和六营六大工(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川口河建材工业园正在建设之中,七大园区框架基本形成,工业布局日趋合理,园区环境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工业主导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经济核心区地位已经凸显,实现了以工业为龙头带动整体发展和结构转型的历史性跨越。“七大园区”累计占地面积44.25平方公里,园区内拥有各类企业230户,其中东岭、国电宝二电等规模以上企业21户,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园区总投资突破2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2亿元。投资46亿元的国电宝二电二期、投资64亿元的甲醇、投资10亿元的75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长青,投资16亿元的宝平高速和投资24亿元的麟北运煤专线项目已列入规划。长青工业园成为全省最大的煤电化循环经济发展园区,进入全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产业园和率先突破的园区。总投资10亿元、一期投资4.7亿元的天柱水泥项目成功落户建材工业园,实现了凤翔干部群众振兴水泥产业的夙愿。柳林园区恢复第1页共5页酒厂14户,地方白酒年产量达到9000吨,与1988年酒业鼎盛时期持平,省市期望,全县期待的白酒产业振兴重现新机。2007年,七大工(产)业园区新增投资18亿元,新上项目9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户,实现产值78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80%以上,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800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78%以上,形成了工业主导型、企业园区化的经济格局,园区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最大引擎和增长极。冷静分析:困难问题依然突出一是规划滞后于建设。从XX县区七大园区现状看,除长青、陈村工业园区外,其它五个园区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尚未出台,个别园区规划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布局分散,入园企业多按先后次序安排地块,存在乱布局、乱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个别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等现象,入园企业不能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效应,更难形成特色产业链,制约了园区的快速发展。二是瓶颈制约仍较明显。其一,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园区融资困难。由于XX县区财政经费拮据,企业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普遍紧缺,融资渠道狭窄,民间和外来投资不够活跃,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加之园区自主经营乏力,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园区建设初期资金缺口很大,致使支撑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产业没有相应发展,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强。其二,土地指标难求,园区用地趋紧。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规划用地与土地指标之间缺口较大,园区土地征用吃紧。如长青园区由于地势限制,发展空间已十分狭窄,其它六个园区项目用地指标也很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引进和建设速度。三是产业集聚效应不强。XX县区工(产)业园区中虽然企业集聚,但真正聚焦于产业链的企业不多,行业集中度差,产业分工协作不够紧密,集群化程度低,密集性竞争与合作机制尚未形成,还没有一个园区真正形成比较完整的集群发展局面。多数园区缺乏能起核心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联系松散甚至毫无产业关联的中小型企业占了多数,“星多月暗”的现象比较突出。第2页共5页四是管理和运行体制不顺。从管理体制看,目前七大园区除长青工业园被市上批准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外,其它六个园区的开发管理机构为园区所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