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参考:1、今年来,绍兴县在转型升级方面有什么创新亮点?应该说,我县转型升级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效,确实引起了包括你们新闻单位在内的关注,这是你们对绍兴县工作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转型升级其实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也取得了实效。今年,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提出了“突出转型升级、致力科学发展”的工作主题,把今年确定为“转型升级攻坚年”,这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载体,一种手段。为此,我们一是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在原有3亿元政策扶持资金基础上,每年再增加5亿元,连续5年总计30亿元专项用于扶持包括经济城乡、社会各个领域的转型升级。当然,绍兴县经济以工业为主,资金重点我们投向了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项目、工业转型升级、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招商选资、重大科技攻关、创新型企业培育等领域。二是充分发挥项目的引导作用,我们认为,转型升级也要关口前移,为此我们推出招商选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全县有44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三年建设计划”(含服务业提升项目),116只项目列入市工业投资“三年建设计划”,当年计划投资80.95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有12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有5只。如投资12亿的其其热电项目、投资10亿的和合光伏项目、投资9亿的年产100万吨精密冷轧薄板项目、投资8亿的年产80万吨船用中钢板项目等。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力度,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1—10月新上国家星火科技计划项目4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0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16家,另外,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6所大学与我县达成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协议,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海归人才创业园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绍兴县科创中心成为我县首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四是充分发挥管理创新的支撑作用,着眼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开展推动工业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加强典型示范引导,落实4家省级行业龙头企业作为精细化管理试点企业;积极组织培训、论坛、学习交流和展会,重点围绕精细化管理、市场营销等不断提升广大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同时切实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2、如何通过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来促进转型升级?确实,我们在节能减排的压力前所未有,作为全市乃至全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县,再加上整个“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欠账必须在今年一年内完成,绍兴县节能减排的压力确实非常大责任也非常重。对此,我们知难而上,通过年度性大动作和常规性动作相结合,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一是着眼长远,狠抓印染产业集聚升级。按照“集聚整合、控量提质、节能减排”基本要求,把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作为推进县域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突破口和核心内容来抓,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将全县80%以上的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把滨海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纺织原料和绿色印染基地,目前,已有23家印染企业签约,年底还将有30多家企业签约。二是立足平时,狠抓节能减排。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极好机遇和重要抓手先后召开全县印染化工行业环保监管整治动员会、全县节能减排工作暨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动员会和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暨实施清水工程动员会,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双高”企业用电控制、“进管达标、处理提标”专项行动和环保整治专项行动。到10月底,已对172家企业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处理“三违”(违法建设、违法生产、违法排放)案件90起,同比增长164.7%,责令停止违法生产(建设)12家,限期治理(停产整治)8家,有效地遏制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3、在“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上,有什么新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大平台,我们在整合上做文章。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对滨海工业区、柯桥经济开发区、钱杨副城、平水副城等发展大平台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