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黔南州人才工作成效黔南州人才工作成效自20XX年以来,黔南州以科学人才观为引领,大力实施科教兴州、人才强州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政策驱动,人才工作战略地位不断提升。黔南州把人才强州战略列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性战略,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健全人才规划战略体系20XX年颁布黔南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十二五”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又编制出台黔南州“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全州12个县(市)也分别编制出台人才发展规划,在全州形成了一个上下衔接的人才规划战略体系。20XX年以来,州级层面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人才服务的意见》等30多个人才工作重要政策文件。二是健全人才管理体制。一方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三个“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格局。党委“一把手”主要抓战略、抓规划;政府“一把手”主要抓投入、抓保障;组织部门“一把手”主要抓协调、抓推进。健全各级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充实工作力量。另一方面,提升人才工作机构规格,明确黔南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副县级建制,所辖12个县(市)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副科级建制,全州人才工作队伍近100人。三是强化人才工作考核。制定《黔南州人才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科学设置指标,将人才引进、人才投入等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使人才工作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重点带动,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水平。20XX年全面启动和实施“235”人才培养工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帮带提升工程、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等12项人才工作重点工程,从抓结构调整、人才储备、素质提升等方面着手,聚力实施多项人才工作项目,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黔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一是启动实施千名大学生企业服务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每年从全州事第1页共10页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计划中拿出200名,面向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考,选派到有条件、有规模、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至少服务3年。二是实施“五个一”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工程。每年与高等学校签订紧缺急需人才培养使用协议,定向培养100名建设规划类、100名工业经济类、100名农业农经类、100名文化旅游类、100名财税金融类大学本科生,毕业后简化招录招聘程序,安排到县(市)、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三是实施“235”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每年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省、州管专家中选派20名左右中青年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到重点院校作访问学者;选拔30名左右中青年专业技术优秀人才,攻读专业技术类硕士以上学位;选拔50名左右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到州外对口单位学习锻炼。培养促动,不断锤炼各类人才建功立业本领。一是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州管专家选拔、青年优秀人才选拔、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程等,现有17名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名人员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2名省管专家、38名州管专家、18名博士、503名硕士、2653名副高职称以上等高层次人才。二是注重高素质党政人才培养。选调26名年轻干部挂XX县区委书记助理或县长助理;20余名新任副县级领导干部和31名副县级后备干部到信访等急难险重部门进行挂职锻炼;选派198名州直机关干部到乡镇、村挂职;选派181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中直机关、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等地区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选聘65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通过“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选派52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开展支农、支医、支教。三是注重实用型基层人才的培养。通过整州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了一支由676名科技人员组成的“骨干型”和611名农村科技“二传手”组织的“乡土型”科技特派员队伍;实施“332”乡土人才开发工程,使5万多名“土专家”、“田秀才”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黔南州实施“185农业产业化富民工程“的助推器。四是建立大培训机制。20XX年以来全州共培训党政人才12406人次,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5000余人次;农村乡士人才培训27000余人次,技能人才培训1000余人次。第2页共10页引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