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0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08页资源昆虫学上网教案第一章绪论一、资源昆虫的概念及其种类资源昆虫是指昆虫产物、虫体本身或昆虫行为可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所利用,满足人们某种物质需求或精神享受,具有经济价值,其种群数量具有资源特征的一类昆虫。按其用途可划分为如下几类:食用昆虫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无异味、无毒副作用的昆虫。药用昆虫具有药用作用,可以治疗或协助治疗某种疾病,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昆虫。如冬虫夏草、斑蝥、九香虫、螳螂等。工业原料昆虫虫体产物可作为重要工业原料的昆虫,包括绢丝昆虫、白蜡虫、紫胶虫和五倍子蚜虫等。饲料昆虫蛋白质含量高,腐食性(粪食性)、杂食性,养殖成本低的昆虫,可作为其他经济动物的饲料或饲料填加剂。如家蝇、黄粉虫等。观赏娱乐昆虫颜色鲜艳、形态奇特、鸣声动听、好斗成性的一类昆虫。如蝶类、甲虫、蟋蟀等。传粉昆虫可为经济植物传粉、增产的昆虫。如蜜蜂。天敌昆虫可寄生或捕食农林害虫,抑制害虫危害的昆虫。如寄生蜂类。科学实验昆虫用于遗传学、仿生学等科学研究的昆虫,如果蝇等。环保昆虫能协助监测环境质量、处理垃圾等废物的一类昆虫,如可用水生昆虫监测水质,用蜣螂处理垃圾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二、我国资源昆虫的研究与发展我国对资源昆虫的利用历史悠久,如白蜡虫、五倍子蚜虫、紫胶虫和绢丝昆虫都是我国传统的资源昆虫。蚕丝是我国古代早期发明之一,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商品,据历史考证,约在5200年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养蚕并用蚕丝纺织丝绸。紫胶虫在我国最早记载于张勃(265~289)的《吴录》中,我国对白蜡虫的利用始于13世纪。建国以后,有关资源昆虫的科研、教学以及生产发展迅速。国家对桑蚕的研究及开发一直非常重视。1951年就建立了华东蚕业科学研究所,195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后,华东蚕业科学研究所改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目前,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了蚕业研究所或蚕业试验站,许多蚕桑生产比重较大的地区、县也都建有蚕桑研究机构。1897年,我国最早的蚕桑学校——蚕学馆于杭州创立;1927年,最早的蚕桑系于浙江大学创办。目前,已有8所农业院校设有蚕学专业,丝绸工学院2所,蚕业专科学校30余所。1980年我国蚕茧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37.1倍,1990年又比1980年增长近一倍。1990年产茧47.5万吨,占世界产量的65%,生丝出口量占国际市场的90%以上,丝绸出口量占45%左右,都居世界第一位,创汇第2页共208页第1页共20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08页25亿美元。1985年,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1990年改称蜜蜂研究所。我国高等院校唯一的蜂学专业于1960年在福建农学院创立,1981年已发展为蜂学系。1980~1985年世界蜂蜜生产量为83.74~96.50万吨,消费量为86.48~96.33万吨,呈稳步上升趋势。蜜蜂又是‘农业之翼’,农作物、果树、牧草经其传授花粉,不仅产量提高,而且品质更好,优质高产作用非常大。国内外试验证明,经蜜蜂传粉的棉花可增产12%以上,油菜籽、芝麻可增产20%以上,苹果、梨、桃、枣、西瓜等增产30~40%,温室中的黄瓜、番茄、草莓增产60%,牧草种子增产一倍以上。传粉所创造的价值要比蜂产品本身高几十倍乃至近百倍。紫胶虫、白蜡虫和五倍子蚜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昆虫,紫胶、虫白蜡、五倍子既是许多工业部门的重要原料和配料,又都是重要的中草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紫胶工作队于1955年组建,在云南思茅地区景东县创立了定位观察站,与原苏联科学院合作进行紫胶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北移驯化试验。1961年,紫胶工作站扩建为中国林科院紫胶研究所,并归属前林业部。1987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紫胶所更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1989年资源昆虫研究所所址从景东县迁至昆明。该所对紫胶虫的生物生态学、良种选育、养殖技术、开发利用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引种,紫胶虫已由云南扩大到南方9个省、区,产区扩大了4倍,紫胶产量居世界第三。我国虫白蜡、五倍子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绚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