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稿的编写要点志稿的编写一、本轮志书特点及与前志衔接问题㈠入志人物标准。本轮修志与上轮不同,生也可以列传,如XX县区志步鑫生,列传。XX县区志初步安排人物传略30多人,一般列人物名录。一般以事系人。要注意搜集在外工作生活的诸暨藉有名人士。人物固然不编入本部门篇章,但需向市志编辑部提供,市志有人物编。㈡对前志纠误和补遗问题。发现前志有错误的应及时向市志编辑部反映,编辑部将采取相关办法予以纠正。①集中纠误、补遗,在书后集中纠误、补遗;②分散纠误、补遗;③注释。㈢重叠部分。前志(下限1987年)与本志书(上限1979年)有9年重叠。可适当复录前志内容,前志记述详细的可简略一些,前志简略的可适当详细一些,避免简单重复。对悠久历史,应适当溯源,来龙去脉要点一下。二、资料搜集问题志书是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志书最根本最本质的属性。资料工作是志书编纂的基础性工作,与志书的质量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志书的质量。资料必须真实、可靠、系统。应按照纲目搜集资料。资料的种类:⑴文字(数据)资料:即所谓“死资料”,包括档案、图书、报刊等方面的资料;⑵图片资料:即具有史料价值的图照,包括地图、图画、照片等;⑶口碑资料(口述资料):即所谓的“活资料”,包括访谈资料、社会调查资料等;⑷实物资料:即具有史料价值的实物、遗物等。文字(数据)资料是志书的主要资料来源。搜集资料要求:部门档案资料要见底,报刊杂志查阅要见底,1诸暨报、浙江日报、专业报纸,刊物、杂志、简报。要注重口碑资料的搜集,特别是老领导、老科长、老同志的工作笔记本。档案资料主要是一些文件、工作总结,过去没有复印机,资料归档情况普遍较差,本单位印发的文件比较齐全,上第1页共6页级部门印发的文件不太齐全,领导签给某科室阅处,由于科室文件要用,就长期存放在科室,时间一长就不归档了。另外,很多工作在档案中很难看出来,有些只是年终工作总结中点一下,很笼统,外行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修志工作必须有本单位内行人参加。可以向老领导、老科长、老同志访谈、座谈,请老同志写回忆录等方式搜集资料,他们是改革开放历史的见证人,有些甚至是具体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是事物的亲历者,他们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十分清楚,这些在档案资料里是找不到的。农业局长孟志康要求各科室单位将藏着、掖着的资料都贡献出来,用于修志。领导动员,这个办法好。资料不怕多,多多益善。只有资料充裕,撰写志稿才会运用自如。一般来说,有效资料与志稿比例为5:1,甚至10:1。从目前有关部门单位送到编辑部的试写稿情况来看,主要问题是缺乏资料。要重点注意节点资料的搜集,注重搜集突出反映30多年大变革的时代特征、地方物征的资料。如1988年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撤区并乡,1994年五大体制改革等都是节点。注重搜集图片资料,志书要求图文并茂。如温家宝(时任副总理)视察诸暨农业生产的照片等。资料搜集要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先“主”后“辅”等原则进行,即容易的资料先搜集,较难搜集的资料后搜集;近期资料先搜集,远期资料后搜集;内部资料先搜集,外部资料后搜集。档案局资料查阅复印期限为6月底,目前编辑部有人员帮助复印,可先查档案局资料。三、数据问题2数据是志书的重要内容。既有统计数据,又有部门数据,以统计数据为准,因统计数据是法定数据;没有统计数据,可采用部门数据。四、志稿纲目问题目前的市志纲目,主要是为方便部门单位资料搜集、志稿编纂考虑编制,是一个基本框架。虽然经过编辑部同仁的研究讨论,但终究外行,难免存在该列的未列,不该列的列上等问题。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建设的重大内容,应该由农第2页共6页业部门负责撰编,但在纲目中不是很明确。所以,部门单位要认真研读纲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并报编辑部讨论。纲目调整是伴随修志始终的长期过程。纲目修订永远在路上。五、资料卡片问题资料卡片编写采用一边搜集整理资料,一边摘录成资料卡片,一边输入电脑,形成电子资料卡片。资料卡片编写样式可参照编辑部qq群政法委电子卡片。待电子卡片摘录工作全部完成后,即可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