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只能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元电荷电荷量为e=1.6×10-19C,选项A中电荷量为3/2倍,B中电荷量为4倍,C中电荷量为10倍,D中电荷量为250倍B、C、D选项中的电荷量数值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只有选项A是不可能的.答案:A2.如图1-1-9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下面两端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图1-1-9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解析:当带负电的A球靠近M端时,由于静电感应,在M端有正电荷,负电荷移动到N端,而且M、N两端电荷量相等,所以两端验电器箔片都张开.答案:C3.如图1-1-10所示的装置中,A、B是两个架在绝缘支座上的金属球,原来不带电,中间用导线连接,现用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B球,用手摸一下B,然后撤去导线,再拿走小球C,那么()图1-1-10A.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B.A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C.A球不带电,B球带负电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解析:导线没撤时,远端A感应出正电荷,近端B感应出负电荷,但当用手摸B时,无论摸整体的哪一部分,A和B球成为一个新的导体,近端B感应出负电,远端大地的另一侧感应出正电,此时A不带电.当撤离导线后,A球也不带电,B球带负电,若移走小球C,再撤导线,则A、B就都带负电了.答案:C4.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1-1-11所示.那么,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1-11A.三个小球都带电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解析:两小球只有带异种电荷或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才相互吸引,据此可断定D项正确,A、B、C均错.答案:D5.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10-19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解析: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荷量,数值为1.6×10-19C,不要误以为元电荷是指某具体的带电物质,如电子.元电荷是电荷量值,没有正负电性的区别.宏观上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的具体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的,测量精度相当高.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如图1-1-12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图1-1-12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解析:验电器的金箔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它们电荷量的多少.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从而使两金箔夹角减小.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球电荷发生极性分布,靠近B球的端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球的端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因距离的不同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金箔张角减小.答案:AB7.如图1-1-13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绝缘导体向带负电的球P慢慢靠近.关于绝缘导体两端的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1-13A.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B.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同种电荷C.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D.两端的感应电荷电荷量相等解析:由于导体内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当带负电的球P慢慢靠近它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靠近P的一端的电子被排斥到远端,从而显出正电荷,远离P的一端带上了等量的负电荷.导体离P球距离越近,电子被排斥得越多,感应电荷越多.答案:ACD8.摩擦带电是一种常见的带电方式,关于摩擦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梳子和头发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因为摩擦使梳子带电B.在A选项中梳子带电后头发就不带电了C.摩擦带电产生了电荷,使自然界中的电荷数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