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户识别会议记录一、做好“三类人员”摸排识别工作(一)摸排识别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程序规范、标准严格、评定准确、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原则。(二)摸排识别方法。采取业务培训、整户识别、进村入户、信息采集、动态监测、全程监督的方法。(三)摸排识别范围。A是脱贫不稳定户。全市建档立卡所有脱贫人口。B是边缘易致贫户。全市所有乡村人口(建档立卡脱贫户除外)。C是突发严重困难户。全市所有乡村人口(含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四)摸排识别规模。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有就要及时纳入。(五)摸排识别标准。以实际共同居住生活整户为单位进行识别。A是脱贫不稳定户。人均年纯收入低于6000元,且家庭因大病、教育、灾害、残疾、突发事件、产业失败、就业不稳等原因刚性支出较大,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B是边缘易致贫户。人均年纯收入低于6000元,且家庭因大病、教育、灾害、残疾、突发事件、产业失败、就业不稳等原因刚性支出较大,存在致贫风险的一般农户。C是突发严重困难户。人均年纯收入高于6000元、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突发原因,导致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六)摸排识别程序。A是通过“四个一批”(省收入监测平台监测一批、部门联动数据比对发现一批、乡村干部排查核查发现一批、农户使用手机APP自主申报一批)的方式,发现“三类人员”排查对象,乡村干部及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再进行深入调查。B是村委召开相关会议,对“三类人员”进行评议。C是乡镇(街道)召开党委会,组织乡镇(街道)相关本乡教育、人社、民政、住建、水利、卫健等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联合对“三类人员”审核,并报市乡村振兴局备案。D是市乡村振兴局对乡镇(街道)上报的“两类人群”开展复核。E是市乡村振兴局复核后,组织乡镇(街道)扶乡村振兴办人员对“三类人员”基础数据采集后录入国扶系统。二、做好“三类人员”识别标注工作(一)农户(脱贫户)申请书日期。应在组织乡村干部及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再进行深入调查和村委召开相关评议会之前。(二)申请审批表第一栏申请人签字的日期。原则上在农户申请书的日期之后,村评议小组评议日期之前。(三)村评议小组评议日期。村委召开相关评议会当天。(照相并做好会议记录)。(四)村公示日期。村委召开相关评议会当天或第二天(公示一定要满七天,照相存档)。(五)信息采集。第一次村公示期内(填写《信息采集表》,信息数据采集周期为:信息采集时向前推一年,如2021年6月份采集,应为2020年6月1日—2021年5月30日)。(六)村委会评议意见。在村评议小组评议日期的七天后。(七)审核确认报告日期。各村向乡镇报送《关于审核确认户的报告》日期。(八)乡镇(街道、场)开会审核日期。乡镇(街道、场)召开党委会的时间(形成会议记录,并照相存档)。(九)乡镇(街道、场)审核意见日期。乡镇(街道、场)召开党委会公示七天后。(十)各乡镇(街道、场)向市乡村振兴局报送《关于复审边缘易致贫户的报告》、《关于复审脱贫不稳定户的报告》、《关于复审突发严重困难户的报告》。(十一)结对帮扶。市市乡村振兴局批复后,各乡镇(街道)要对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安排干部结对帮扶。(十二)对“三类人员”及时系统录入和标注。三、做好“三类人员”风险消除(一)上户调查。入户调查并填写《户风险消除摸底调查表》。(二)村评议小组对“三类人员”进行风险消除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照相并做好会议记录)。(三)第一次村公示。村评议小组对“三类人员”进行风险消除评议当天或第二天(公示一定要满七天,照相存档)。(四)村委会评议意见。时间是公示结束当天或第二天。并填写《户风险消除摸底调查表》签字盖章。(五)审核确认脱贫贫困户报告。公示结束当天或第二天,各村向乡镇报送《关于审核确认户风险消除的报告。(六)乡镇工作组上户核实:各村向乡镇报送《关于审核确认户风险消除的报告的当天或第二天,乡镇工作组要上户核实。(七)乡镇开会审核。乡镇工作组上户核实结束后当天或第二天,乡镇召开党委会进行审核,并形成会议记录。(八)乡镇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