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2功率教案功率1、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教材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对功率概念的构建和理解上。首先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些场景,引入对做功快慢的认识。再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然后通过类比速度构建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等。最后,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例题巩固对功率概念的理解。(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但对功率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计算和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的功率形成具体印象,再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理解。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②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③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测量功的过程,通过交流、评估,总结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②经历使用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等科学方法自主建构功率概念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与交流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规范表达习惯。②通过自主测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功率概念的建构。4、教学设计思路在复习功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让学生到做同样多的功还涉及做功时间长短的问题,也就是做功快慢的问题。再通过类比讲述功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进而得出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再通过计算,辨析功和功率。最后通过例题加以巩固。5、教学方法教法:启示引导法、讲授法。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学习法。6、教学准备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操作录像。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篮球、秒表。7、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提问:物体做功的例子思考、发表观点。温故知新二、情景引入事例1:重700N的陈同学,从1楼到3楼用时1min事例2:某天,陈同学仅用10就跑上3楼了。提问:两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点?总结学生回答,使学生意识到做功有快慢的区分思考讨论。回答自己已掌握的相关信息。创设情景,激起学习欲望。三、新课讲授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演示实验1:将篮球以较小的速度匀速提升1m,让学生记录所用时间t1。演示实验2:将篮球以较大的速度匀速提升1m,让学生记录所用时间t2。演示实验3:将篮球以较小的速度在t2时间内匀速提升,记录提升高度。(t1、t2、均在课堂内现场得出具体数据)提出问题1:比较1、2两次实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发讨论,听取意见,得出第一种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做功相同比较做功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提出问题2:比较2、3两次实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发讨论,听取意见,得出第二种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观察实验,记录数据观察实验,记录数据。观察实验,记录数据。讨论、回答。识记。讨论、回答。识记。通过实验加深对功的理解,并从中获得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适当记录要点,巩固知识。2、功率的定义、表达式、单位提出问题1:比较1、3两次实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提出问题2:做功不同,时间不同,该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学习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引导学生类比速度,获得做功不同,时间不同时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通过比值法定义功率,继而获得功率的表达式和单位。补充说明单位:1J/=1W,1kW=103W。简单瓦特。总结功率的相关概念。思考、讨论,发表观点。回顾速度的相关概念。类比速度,讨论、交流、感悟。识记。知道功率单位的来历,简单了解科学家瓦特。回顾。问题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意识。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简单了解物理学史。3、区分功率与功让学生计算出1、2、3次实验的功率大小。提出问题:做功越多时,功率越大吗?引发讨论,让学生总结出功是表示物体做功多少的物理量,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