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草原生态保护报告**县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草原作为“地球的衣被”,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我县境内有天然草原81.2835万亩,草原大多位于渭河、洮河水系的源头和上中游地区,面积大,分布广,有着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对减少地表水土冲刷和江河泥沙淤积,降低水灾隐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对保护渭河源生态环境,转变生产方式,建设生态**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县在草原利用过程中,由于重畜轻草、滥垦乱挖、以林压草、管理缺位等原因,导致草畜结构失衡、草地产量下降、草地一定程度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草原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局部的,而破坏和恶化则是全域的。(一)基本现状1.天然草原基本现状**县有天然草场面积86.32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81.28万亩;其中禁牧面积46万亩,草畜平衡面积35.2835万亩。天然草原类型大致分为温性草原、温性草甸草原、山地草甸三大类。全县草原鲜草总产量达到18.22万吨,折合干草6.20万吨;核定载畜量8.94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11.41万个羊单位。2.草原鼠虫害情况近年来全县鼠虫害危害面积维持在40万亩,严重危害30万亩,其中人工草地危害13万亩,严重危害10万亩;天然草场危害27万亩,严重危害15万亩。草原鼠虫害主要发生在农牧交错区的草原。其中:蝗虫呈中等发生,主要危害区域在温性草原,危害时间自6月开始。草原鼠害、地下害虫(蛴螬类、蝼蛄类、金针虫类、地老虎)、蚜虫和粘虫呈中等发生,主要危害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全县境内草原鼠虫害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草原鼠虫害的发生,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环第1页共6页境,造成草场的退化,引起水土流失。人工草地的产草量下降,局部区域缺苗断垄,植株枯萎死亡,部分地表裸露,草原退化较为严重。3.人工草地现状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33.45万亩,其中多年生留床面积30.55万亩,一年生2.9万亩。多年生人工种草主要以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为主(苜蓿25万亩,红豆草5.55万亩);一年生人工种草品种主要以高粱、燕麦、豆青、饲用玉米为主(草高粱高粱1万亩、燕麦0.8万亩、豆青0.5万亩、甜高粱0.6万亩)。4.草原监理机构情况2007年由县人社部门批准成立县种草饲料站,同时加挂草原监理站牌子,核定编制4人。县草原监理站现有兼职人员6名,20-30岁年龄段1人,40-50岁年龄段4人,50岁以上1人;本科1人,大专5人,有执法证人员2人。聘用218名村级草原管护员,协同草原监理站开展禁牧和草畜平衡平时巡查和执法检查。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和专业执法设备。(二)主要做法近年来我县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快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制止开垦草原、乱征滥占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不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的现象,保护草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加强植被恢复建设,实施科学的草原利用制度,降低草原的放牧压力,减少病虫害危害;严格管理草原区的土地利用和矿产开采,合理开发草原水资源、旅游资源;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草原资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1.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制度建设。近年来,**县坚持保护优先与开发有序的原则,兼顾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以有利于畜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切实提XX县区乡两级政府对草原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出台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政策,狠抓草原生态建设。一是制定了《**县草原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县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第2页共6页案》、《**县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县草原虫灾应急预案》,提高了应对草原灾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了灾害发生时能够全面、迅速、有序地对相应灾情进行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了草原资源。二是制定了《**县禁牧休牧管理办法》、《**县禁牧管理办法》、《**县草原禁牧巡查制度》、《**县草原监测制度》等一系列草原保护监测制度和管理办法,聘用218名村级草原管护员,协同草原监理站开展禁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