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3页固本土文化之源举世界发展之力展精品旅游风采论打造面向世界、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九寨旅游精品第一部分九寨沟旅游现状分析旅游发展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流量型,其特点是追求大流量的旅游者,形成一个人均花费相对比较低的状况;另一种是收入型,其特点是不追求最大流量的旅游者,但是要最大限度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提高旅游者的消费支出,形成一个收入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九寨沟旅游应从流量型向收入型转变,这样可以减轻基础设施薄弱的制约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制约。九寨沟现在还是以单一的观光性旅游为主,从发展的角度看,应该做到三个过渡,即从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相结合,逐步向休闲旅游过渡;从简单旅游与复合旅游相结合,逐步向复合旅游过渡;从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逐步向文化旅游过渡,最终实现以“三个面向”为特征的九寨沟特色旅游。旅游汇集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是一个产业链极长,聚集度极高,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关联性产业,它覆盖了一、二、三产业的许多领域。研究九寨旅游,就要从它的产生、形成及发展入手,用科学发展观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武器,全面分析九寨沟旅游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剖析即将影响九寨沟旅游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因素,把握九寨沟旅游发展的规律性并放置于中国和世界旅游的格局中,着眼于国内外旅游的新需求新发展,瞄准世界旅游的新趋势,打造“面向世界、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九寨沟旅游“新”特色,把九寨沟旅游打造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正确评价九寨沟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入研究旅游产业在九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十年来,九寨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慢到快,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一个幼小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优势产业。九寨沟旅游业直接创造或通过传导链间接创造的增值为5亿多元人民币,2004年对阿坝州GDP的直接贡献率为4%。图1-1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社区居民经济收益历史变化(单位:元)注:本文中户均年支出为居民的生活支出,主要包括日常消费、教育、医疗等;户均年净收入为户均年收入与户均年支出的差值。第2页共13页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3页九寨沟景区内社区居民的人均收入与九寨沟县(1998以前称南坪县)、四川省以及全国水平进行比较(图3-2)(未考虑通货膨胀)。九寨沟保护区内居民本是农业人口,由于旅游开发在1992年全部转为非农业人口,因此1992年以前是将其人均收入与县、省、全国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较,1992年以后则是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相比。图1-2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社区居民与九寨沟县、四川省及全国人均收入比较(单位:元)(数据来源:南坪县志1978-1985;九寨沟县年鉴1999;九寨沟县政府工作报告2002,2003,2004;四川省年鉴,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4)由上图所示,在1984年以前,九寨沟内居民与县、省、全国的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相差不大,都在一百到几百元范围内,九寨沟略高一些,这与当地丰富的森林、药材资源有关。从1985年开发旅游之后,社区居民收入开始急剧增长,不仅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县、省、全国农村人均收入,在农转非后,人均收入也远超同时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其增长速度之快、收入水平之高,远超县、省和全国平均的水平。”在2004年,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社区居民的人均收入分别是九寨沟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1.9倍,四川省平均“水平”(人均收入)的3.9倍,以及全国平均人均收入的3.2倍。九寨沟县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虽排在保护区居民之后,但也大大超过了四川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九寨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内社区居民整体生活富裕,让区外人欣羡不已。以九寨沟为龙头的旅游业已成为阿坝州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旅游产业在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九寨沟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1、旅游是相关产业链发展的永动机,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