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报告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工作,在社区建设实践中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推行了网格化管理模式、一委一站、两委两站、五级治理等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2014年两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XX县区,2014年创建为全省首家第二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016年通过民政部结项验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社区(村)五级治理工作历程(一)城市社区2013年10月在金星社区试点探索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楼栋五级治理模式。通过试点,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发挥了居委会的自治功能。2014年1月,在金星社区试点工作开展的专家论证及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均认为此模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治理的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014年3月扩大试点范围,在8个XX县区街道17个社区推行五级治理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区XX县区街道社区全面推行。2014年5月,全区8个XX县区街道所有社区全面推行工作正式开始。(二)村改居社区、村2016年9月28日,XX县区在阿子营街道甸头村召开全区村改居社区、村五级治理试点工作会,9个社区、村五级治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半年的试点,进一步发挥了村改居社区、村党建引领作用,完善了社区、村基层管理体制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提高了村改居社区、村矛盾化解能力。截止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个社区、村开展了五级治理工作。二、工作措施及经验(一)从归位入手,还原社区自治面貌一是实行议行分离,提升社区治理效能。XX县区在全省首创了城市社区一委一站、两委一站、两委两站工作模式,组织机构得到不断强化。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社会管理的核心领导地位,还原了社区居第1页共7页民自治面貌,强化了行政管理职能,解决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和用工问题。每个社区都形成了社会管理有机构、事务下沉有人管、人民团体参与有平台、社会服务有网络、群众生活有保障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二是创新五级治理,构建社区自治平台。2013年10月起,XX县区构建区-街道-社区-居(村)民小组-楼栋的工作模式,截止到现在共有51个社区、村开展了五级治理工作,全区共有社区治理理事会理事长37人,理事会成员223名、居(村)民小组长508名、楼栋长(十户长、居民代表、村民代表)1106名,共入户走访辖区居(村)民65042人次。五级治理体制确立了以区级为主导、街道为主体、社区(村)为依托、居(村)民小组为支撑、楼栋(户长、居民代表)为基础的五级治理架构,发挥社区居(村)委会自治功能,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针对五级治理工作情况,XX县区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均认为此模式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治理的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推广性。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群众认为开展五级治理工作有必要的占97.4%,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满意度为97.4%,对社区办事效率满意度达94.7%,认为小组长、楼栋长100%发挥了作用,有96.1%的居民愿意配合楼栋长入户调查。(二)从赋权入手,确保居民群众参与决策一是实行多元合治,让多元主体找到参与通道。成立了XX县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对社区社会组织,放宽登记条件,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备案、后登记,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的办法,依法纳入监管;在社区开展五级治理工作中,下拨专项经费支持社区发展社会组织,各社区均备案登记了居民自治、为老服务、文体活动等类型的社会组织。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社会组织的384个,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294个,其他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类的社会组织800余个。二是采取协商共治,让民主决策得到充分落实。结合社区五级治理工作,制定下发了《XX县区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民主实施意见》,明确了社区民主协商的内容,创新了社区民主协商的载体,规范了社区民主协商的程序,积极指导各街道以社区居委会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居民民主权利为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主实践活动,调动了居民群众参与基层社第2页共7页会服务管理的积极性。涌现出社区论坛、民情恳谈等新的自治方式,建立了党员在社区登记、人大代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