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化学平衡【知识回顾】一、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2)“”表示:采用表示。(3)特点: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②一小:任一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均小于100%。2.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均保持不变的状态。(2)特征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②——等V(正)=V≠0;③——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④——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⑤——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也随之改变。3.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本质标志:v(正)=v(逆)——反应体系中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2)等价标志: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等保持不变。注意: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二、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v正=v逆,平衡不移动。(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注意: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外界条件改变,使v≠正v逆才发生移动的。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注意:(1)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4)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合成氨平衡体系中,c(N2)=0.1mol·L-1、c(H2)=0.3mol·L-1、c(NH3)=0.2mol·L-1,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让c(N2)=0.2mol·L-1、c(H2)=0.6mol·L-1、c(NH3)=0.4mol·L-1,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5)“”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②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