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回收废电池》教学案例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加与减》中的《回收废电池》和《十年的变化》,主要是学习三位数笔算加法。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①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借助几何直观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判断估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③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育性目标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3)创新性目标能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三位数加法的算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培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过程(1)前测引入,明确方向①前测引入口算1800+200=130-70=1300-800=1700-800=2400-100=360-200=竖式计算58+47=62+38=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小结:两位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②揭示课题:笔算三位数加法通过单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三位数加法。怎样计算三位数加法?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和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异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究。【评析】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复习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为探究三位数加法做好铺垫。(2)运用四学,探究新知探究1:探索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问题:你们知道废电池的无害吗?生:纷纷举手回答。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博士。让他高诉你们其中的危害。(播放课件)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名同学一生的饮水量。师:你们想想办法,说一说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说出处理的方法。师:对,我们应该集中回收,不应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评析】: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师:同学们,有一所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活动。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你们能从图中发现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先自己想一想,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出示课件:教材第45页情景图)首学-互学-群学生1:我知道了每班回收的废电池数,还知道了奖励规定。生2:我想问:(1)班和(2)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生3:哪两个班回收的废电池数加在一起可以获奖?师:估一估,哪两个班回收的废电池数加在一起可以获奖?说说你的想法。生:(3)班一个班就回收了一百四十多节,加上(1)班的一百二十多节,两个班一共回收的数量应该在二百六十节以上,一定可以获奖。师:说得有道理!(1)班和(2)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先估计一下。生:(1)班回收一百二十多节,(2)班回收七十多节,两个班一共回收的数量应该在一百九十节以上。师:估计得对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算一算,然后跟小伙伴说说你的算法。①首学,展开思维②互学,外化思维要求:先说算式,再说方法,最后说结果。③群学,深化思维生1:我们可以先计算122+70=192,再加剩下的7,结果是199,所以一共回收废电池199节。生2:可以借助计数器来计算,先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1个珠子,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122;加77,就要在个位上增加7个珠子,这时个位上是9个珠子,十位上增加7个珠子,这时十位上也是9个珠子,百位上的珠子不变,还是1个,因此就是199。生3:我可以用竖式计算122+77=192(个)122+77199④共学,提升思维A.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画数线图拨技术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位相同B.计算:(1)班和(3)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C.思考:怎样计算三位数加法?小结:计算三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位相加満十,向前一位进一。【评析】以生为本,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算法,通过交流与对话,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共学时借助几何直观解释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探究2: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问题1:(出示情景图)说一说野生动物园十年来动物的种类有什么变化?生:环境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