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货币、税收及基层管理(一)选择题1.二战后期,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必须缴纳资金以建立这一基石,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这一方案()①在后来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得到体现②表明美国企图以绝对经济优势抢占世界经济霸权③表明英国正逐渐丧失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④受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B.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度越来越弱3.下表所示为明初朱元璋统治时期的钱币政策。由此可推知。朱元璋反复无常的钱币政策()时间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八年(1375年)洪武九年(1376年)洪武十年(1377年)政策铸造“洪武通宝”停止宝源局(宝源局隶属工部)铸钱:发行“大明通行宝停止各省铸钱恢复各省铸钱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恢复宝源局铸钱,禁止黄金、白银作为货币进行交易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停止各省铸钱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停用铜钱洪武三十年(1397年)停止宝源局铸钱A.有助于纸币的推行B.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提高了铸钱的质量D.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4.根据下表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时间1921英国规定高额进口税。此后,法、德、意等国也提高了进口税率。年1927世界经济会议召开,再次讨论取消对外贸易限制等问题,但未达成协议。年1933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年1941年1944美苏英法中等44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年A.大危机爆发前已经建立协调机制B.争夺制定世界经济秩序的主导权C.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诱发经济危机D.努力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5.唐朝两税法规定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这反映出两税法()A.扩大了收税的对象B.简化了税收名目C.加强了人身的控制店D.减少了财政收入6.在明朝以前,秦汉时期就已经实行了丁口税征钱的方式,并且力役也可以钱代役。唐朝也采用户税征钱,地税实物的方式。但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治国方略,决定了在这一时段内赋税以实物为主。由此可知()A.秦汉时期已经开始实行赋税征银B.古代赋税普遍实行实物与征钱结合C.重农抑商政策决定国家赋税内容D.古代赋税内容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7.康熙时,均丁赋于田计田派丁,不问丁数;嗣后,盐钞银、匠班银亦陆续派入地丁;五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交“战后货币政策”;美国财政部颇问怀特受命考虑战后货币安排问题;《大西洋宪章》,英美两国提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问题事件十年,定丁额,永不加赋。雍正元年,遂以丁赋摊入地亩,一并其征。这些做法()A.受益于新经济因素B.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C.促进了人口的增长D.推动进步思潮的形成8.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户籍管理,隋朝统一后,制定“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管理更加严格,户籍三年一造。政府通过人口核查搜查逃避户口登记的人口,称为“刮户”。这最能说明()A.封建田庄主控制大量依附农民C.人丁税在政府收入中举足轻重B.政府通过普查人口推行均田制D.为科举制的推行提供户籍保障9.秦朝的郡县制和什伍连坐制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A.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C.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大权B.促进基层社会自治D.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10.明初以职业定户籍,分民户、军户、匠户等若干类别。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户籍世代相袭,不得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抑制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加强社会控制11.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