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老人安养中的生死关怀VIP免费

老人安养中的生死关怀_第1页
1/12
老人安养中的生死关怀_第2页
2/12
老人安养中的生死关怀_第3页
3/12
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老人安养中的生死关怀尉迟淦辅英科技大学人文教育中心副教授中华生死学会副理事长摘要:本文目的在于了解老人安养中的生死关怀。为了达到此一目的,本文先澄清一般人对于老人生死关怀的误解,如老人的未来是绝望、老人是贪生怕死的、老人不立遗嘱与安排丧礼,并进一步指出这些误解的真正用意何在。借着此一澄清的作为,让我们重新思考在安养机构中纳入老人生死关怀的可行性。其次,本文指出老人生死关怀的主要内容为: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与精神性层面等四个层面的反应与需求。在了解老人生死关怀的主要内容之后,再针对上述这四个层面的相关需求,本文提出生死教育的实施、生死谘商师与生死谘商室的设置、临终关怀室的设置等等具体作为的建议,以弥补当今安养机构对于生死问题处理的不足。关键词:老人、安养、生死关怀一、前言自古以来,老人安养一直是社会的重要议题。只是传统将这个问题委为家庭机制来解决,现代则委由安养机制来解决。传统之所以委由家庭机制来解决,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制度是大家庭制度,每个大家庭有如一个小社会,不仅有充分的人力可以应付整个家庭的所有需要,也有完整的分工可以解决整个家庭的所有问题1。例如在老人的安养问题上,传统家庭借着角色分工的做法,透过男主外女主内的方式,让家中的媳妇可以担负照顾老人的责任。相反地,现代的家庭则是核心家庭制度,组成成员为夫妇与未婚子女2。其中的夫妇分工方式一般不采取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做法,而是两人一起外出工作。至于家庭劳务,则采取彼此分工互助的方式。所以,此时如果家中还有老人存在,那么白天由于夫妇均外出工作,孩子则外出上学,老人只能采取自我照顾的方式,而无法得到家庭的协助。一旦老人出现照顾的需求时,现代家庭完全无法提供这方面1蔡文辉:《老年社会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页36。2同1,页144。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的协助。这时唯一能够做的事,就是将老人送到可以协助他们的安养机构。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社会会广设安养机构的主要原因。不过,现代社会广设安养机构是一回事,这样的安养机构是否已经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家庭照顾则是另外一回事。就量的方面来看,台湾的安养机构可以照顾的总人数约有四、五万人,而需要照顾的老人总共有两百多万人3。由此可知,现有的安养机构只能满足四、五十分之一的照顾需求。当然有人可能会说,照顾的机构不见得只能是安养的机构,也可以是家庭的机构。但是,从过去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一个社会越现代化、资本主义化,这个社会的家庭结构就会越走向小家庭制度。因此,台湾过去虽然有三代同堂的呼吁,但是这种呼吁似乎不易落实在社会上。结果是,都市化越深的地方小家庭越盛行。所以,从量的角度来说,台湾安养机构的数量是远远低于老人照顾的需求数,有必要根据需求的变化做进一步的增加。此外,就质的角度来说,台湾的安养机构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老人有关老与病的照顾,至于死的照顾则付诸阙如4。他们之所以不想将死的照顾放在安养机构的照顾之中,一方面是基于传统对于死亡忌讳的想法,认为死亡应该与生命完全分开,一方面是基于专业分工的想法,认为死亡的处理应该由殡葬业者处理。问题是,从传统家庭的照顾角度而言,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必经的历程,是一个无法分割的完整历程。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做好照顾的工作,那么就不可能任意将老与死切割开来。因为,老的结果必然会带来死。至于人生的其它阶段,虽然也有死的可能性,但是未必然一定要死。只有老的阶段,真正无法从死亡中逃离5。所以,在传统的礼俗中,我们可以见到有关临终、初终、殓、殡、葬、祭的安排,表示这些都是与老有关的。尤其是人一旦活到天地一甲子的岁月时,子女就会提供寿衣寿棺作为添寿之用,表示老与死是无法切割而有密切的关联性的6。由此可见,上述的专业分工虽然有现代社会的分工依据,可是不太能切合老人对于老与死密切相关的需求。何况,一个老人如果将老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老人安养中的生死关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