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智能仪器课程设计题目:智能型温度测量仪的设计专业:09电信3班姓名:杨鑫学号:090102031127指导老师:夏银桥智能型温度测量仪的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我们掌握智能仪器的一般设计方法,熟悉系统硬件和软件的一般开发环境和开发流程,为设计和开发智能仪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设计任务及要求设计功能要求:①.配合电阻温度传感器,实现温度的测量;②.具有开机自检、自动调零功能;③.具有克服随机误差的数字滤波功能;④.使用220V/50Hz交流电源,设置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和电源保护功能设计;主要技术指标:①.测量温度范围:0~200℃②.测量误差:≤1%⑥.显示方式:4位LED数码管显示被测温度值三、总体方案论证与选择将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0℃时为0.2732mA)因温度变化,导致电流变化(0.001mA/℃),经OPA转换为电压变化输入ADC0804,输入电压Vin(0~5V之间)经过A/D转换之后,其值由8751处理,最后将其显示在D4,D3,D2,D1共四个七段显示器。其中包含了时钟显示电路。该温度测量仪可以实现温度的测量,数据的显示、储存以及日历时间的显示。从功能要求看,系统功能并不复杂,52系列即8051单片机完全可以胜任主机的角色。从测温范围看,电流型两线制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可满足设计要求。从测量误差看,普通运放和10位以上的A/D转换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方案1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测量放大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DA转换器→放大器→输出方案2热电阻传感器→电压放大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DA转换器→滤波器→输出以上两个方案的主要区别是选用的传感器不同,两种传感器都具有测量精度较高的特点。热电阻传感器测温范围更宽,但需要非线性校正;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较窄,但线性很好,不需要非线性校正,软、硬件设计较简单。四、系统总体原理框图图2.6系统总体原理框图信号输入部分总体设计五、各模块的方案设计(1)、选择温度传感器器件常用的热电传感器有热电阻、热电偶、集成温度传感器等。集成温度传感器实质上是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它是利用晶体管的b-e结压降的不饱和值VBE与热力学温度T和通过发射极电流I的下述关系实现对温度的检测:式中,k—波尔兹常数;q—电子电荷绝对值。集成温度传感器按输出信号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其输出电压或电流与绝对温度成线性关系。本次设计用到电流型两线制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0℃时为0.2732mA)。AD590的主要特性如下:(1)流过器件的电流(mA)等于器件所处环境的热力学温度(开尔文)度数,即:Ir/T=1mA/K式中:Ir—流过器件(AD590)的电流,单位为mA;T—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2)AD590的测温范围为-55℃~+150℃。(3)AD590的电源电压范围为4V~30V。电源电压可在4V~6V范围变化,电流Ir变化1mA,相当于温度变化1K。AD590可以承受44V正向电压和20V反向电压,因而器件反接也不会被损坏。(4)输出电阻为710M。(5)精度高。AD590共有I、J、K、L、M五档,其中M档精度最高,在-55℃~+150℃范围内,非线性误差为±0.3℃。(2)、选择单片机器件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概括的讲: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选择器件时应考虑其性能是否满足设计需求,是否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文档支持,是否具有良好的性价比等,其核心是单片机的选型。在大多情况下,理应选择性价比高的单片机及其它器件,但在某些特殊场合,当性能成为决定因素时,应以性能优先原则选择所需的单片机或其它器件。单片机一般分为51系列和52系列,本次设计用到的是52系列即8051单片机。在微机控制系统中,工业生产过程的被测控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速度等都是连续变化的量,习惯上称为模拟量,而计算机所需要的则是离散的数字量。因此,在过程控制及微机进行数据处理的系统中,必须首先把模拟量变成数字量。这样才能送到微机进行处理和运算,然后显示打印结果,或通过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