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第一节“疆域”第二课时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行政区划”。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中的第二课时。下面从四个方面谈对这节课的设计。一、对本节课标要求的理解本节的课标要求是:1、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2、活动建议:开展中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新课标中关于记住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这体现了:一是新课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减少识记内容,而基本技能要求比过去有所提高。二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以拼图游戏这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入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动脑、快乐学习的过程,能力得到发展。三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二、对本节教材的分析和处理这节课是八年级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中的核心内容。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分布,是今后学习中国地理、高中地理的基础,将贯穿于中国地理学习的始终,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与老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更加精炼,通篇正文只有180个字,更多的内容则是以活动教材的形式出现,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活动教材部分安排了四项活动,编者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题中第3项练习要求将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按地理方位排列找出名称和简称,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地理分区,本身就增加了难度,不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这道题作了如下处理:要求学生沿黄河、长江干流,沿大陆海岸线、沿北回归线等找出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经过这样处理后,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各省级行政单位空间位置的掌握,为以后的教学作必要的铺垫。本节教学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间分布需要记忆,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是:教学重点: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教学难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及空间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2、能力目标:能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以及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的神圣职责的情感。三、教学方法分析1、教法策略(说教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采用地图教学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游戏法等。即“读(看)——议——讲——练”结合法,重点突出一个练字。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导学的原则,通过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反复运用地图、开展游戏活动等,把“死”知识,变成一幅“活”的中国政区图。2、学法指导(说学法)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20号4层电话:010-82025511传真:010-82079687第1页共3页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应用“一图五法”突破难点。即:一张中国政区图,采取歌诀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形象联想法、拼图游戏法、填图练习法五种方法。抓住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积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国地理拼图板辅助学习。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地理拼图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多发表见解,多动手练习,实现课标要求。四、课堂教学设计本节总体设计的依据:1、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