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电子教材环境承载力一、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黎首先提出的。它是由大气、水、土壤、各种生物及人类构成的具有复杂的结构层次,进行着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并维持相对稳定的开放系统。各组成要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当外来干扰在允许的范围内,生态系统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表明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是一个运动着的平衡状态。在自然界中,一个正常运转的生态系统,其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总是自动趋于平衡,这时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恒定。生态系统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自身的平衡。因此,生态平衡的重建,人类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高效和谐才能得以重建。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生物群落与其栖息的环境相结合,进行着物种、能量和物质的交流。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系统内各组成要素的结构与功能处于协调的动态之中。综合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十项重要特征。1.以生物为主体,具有整体性特征生态系统通常与一定空间范围相联系,以生物为主体,生物多样性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状况有关。一般而言,一个具有复杂垂直结构的环境能维持多个物种存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包含了更多的物种。同样,热带生态系统要比温带或寒带生态系统展示出更大的多样性。各要素稳定的网络式联系,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性。2.复杂、有序的层级系统由于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生态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要素的、多变量构成的层级系统。较高的层级系统以大尺度、低频率和缓慢速度为特征,较低层次以小尺度、高频率和快速度变化,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开放的复合系统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有输入和输出,而输入的变化总会引起输出的变化。虽然输出并不是立即变化,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应时间,但输入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输出。从这一观点看,没有输入也就没有输出。维持生态系统需要能量。生态系统变得更大更复杂时,就需要更多的可用能量去维持,经历着从混沌到有序,到新的混沌,再到新的有序的发展过程。4.具有明确功能生态系统是一个功能单元。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再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物质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生态系统就是在进行多种生态过程中完成了维护着人类的生存“任务”;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粮食、药物和工农业原料等,并提供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还有大量的间接性公益服务。5.受环境深刻的影响环境的变化和波动形成了环境压力,最初是通过敏感物种的种群表现出来。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受到影响,整个系统就会出现危险的苗头。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表现出长期的适应性。6.环境的演变带来生态系统的变化自生命在地球上出现以来,生物有机体不仅适应了物理环境条件,并在适应中不断进化,朝着适应环境和有利于生命延续的方向发展。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群相应变化,并逐步适应新的环境。7.具有自动维持、自动调控功能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其环境条件经过长期进化适应,逐渐建立了相互协调的关系。生态系统自动调控机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同种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通过食物链关系,使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变化;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调控。生态系统对干扰具有抵抗和恢复的能力,甚至面临季节、年际或长期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也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生态系统调控功能主要通过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保证系统达到定的稳态。8.具有一定的承载力生态系统承载力是表示环境承受外界冲击能力的重要指标,当生态系统确定后,其承载力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有时用环境容量来表示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一个生态系统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