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导学稿组织教学才更有效龙王乡第一初级中学胡琼导学稿的实质是:先学后讲,教学合一。它的原则有三条:一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真正把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学生学习上;二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导学稿设计的第一个流程就是课前预习导学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预习导学的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预习导学要能体现学科特点,难度要适当,量要适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基本完成。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前预习导学效果,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又有人把“教学”解释为“教学生学”。因此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高一新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位高中数学老师面前笔削探讨的教改课题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也的确如此。构成一些学生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这恰是培养学生适应高强度的高中教学学习的关键。由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应提高阅读能力,体现转化思想。阅读,主要指阅读文字和图像,并将其转化为数学关系式,提取有用信息,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提高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钥匙和基础。1、引导阅读。对要学习的内容,事先列出提纲或作口头指导,引导学生研究课本内容的表达方式,给他们指明阅读的方向和要求。如概念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弄清构成概念的要素,体会概念的一般结构,让学生指出关键字、词、表达的代数符号等,判断是非并举例说明,并进行相似、相近及相反概念的比较。2、培养预习的学习习惯。坚持把预习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疑点,由教师在课堂上答疑,通过解释、点拨、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嘘唏兴趣,又培养了化归思想。3、分组讨论。对学生容易忽略的内容,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必须让他们边阅读,边议论,以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4、总结方法。我将阅读总结为读、划、查、思、比、练的六步阅读法。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二、提高探究能力,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数形结合思想。自学不能只满足于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满足于思维的展现和模仿。决定自学能力和强弱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探索能力的大小。探索就是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所用到的科学方法,并将这种思维的过程和使用方法,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培养观察能力,一方面观察所求式与已知式之间的关系,找到切入点,然后通过逻辑推理,挖掘隐含条件将所求式与已知式建立关系,最后利用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重视对“形”的观察。初三所学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都有图形,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它们的性质,为解决问题找到突破口。图像具有形象、只管的特点,牢记图像,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2、善迁移、联想,多学科之间知识有横向联系。同科知识有纵向联系。如高一的三角函数与初中的解直角三角形有密切联系,要培养学生将其它学科的有关知识及学习方法迁移到数学中来,也可将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学习方法迁移到其它学科中去培养学生从某个知识点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网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学活了,知识就形成系统化、条理化、解题能力会大大加强。3、多类比,找异同点。类比是思维的发展,类比具有对比作用,定向作用方法移植作用,统一作用,从而有利于更好更快的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分类、强化记忆许多知识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