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教学设计柳宗元【教学目标】1.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认识事物本质,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2.了解寓言特点,学习赏析寓言的方法。3.巩固文言文知识,积累文言文词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课文主旨。【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寓言中的形象,准确把握寓意。2.难点:对文言词语的理解、领悟。【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厩(打一字)驴2、从这些成语,你能总结出古人对驴的大致评价吗?非驴非马好心做了驴肝肺借坡下驴驴唇不对马嘴骑驴倒堕骑驴觅驴骑驴索句卸磨杀驴骑驴吟灞上三纸无驴小结:古人似乎对驴子不是很看得不起,总是把它们看成是一种蠢笨、愚昧的象征。二、走近作者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又称柳柳州。死后其文章由刘禹锡整理为《柳河东集》三、文体常识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柳宗元的寓言,继承了先秦诸子的寓言短小精悍,寓哲理于形象的传统,并有所发展。他的寓言善用各种动物拟人,抓住其某一特性予以夸张,以寄寓哲理,讽刺政敌,抨击社会丑恶现实。代表作《三戒》借麋、驴、鼠嘲讽“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的人物。正是由于柳宗元的大量创作,寓言才得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四、初读课文1、听录音,然后自由、大声朗读课文。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3、用自己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同学们大致讲一下这个故事。检测略故事大王评选现场:从前啊!在黔地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重庆、贵州一带没有驴子……观看动画五、精读文本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复的朗读,基本理解文意。2.组织学生互相翻译。3.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检查一些重要语句。4.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疏通字词略补充小助手:船载以入:用船(名作状)至则无可用:到了稍出近之:渐渐且噬己也:将要蹄之:用蹄子踢(名作动)技止此耳:只尽其肉:吃光(用做动词)一字多义1、以为神=以(之)为神;把(它)当作神2、以为且噬己也: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3、虎因喜:因此因跳踉:于是4、益习其声:渐渐稍近益狎:更加5、然往来视之:然而憖憖然:……的样子翻译技巧:翻译古文,首要的是要掌握“补”、“顺”、“选”、“活”四种方法。?补——添补加主语、宾语、介词、量词等成分,使其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顺——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选——一词多义翻译时,必须结合语言环境和事理逻辑选择合适的义项。?活——对于一些古今异义词要用现代词汇替换。例:1)至则无可用,放之(于)山下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2)蔽林间窥之译:(老虎)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它(驴子)调整语序/替换词汇(3)莫相知=莫知相译: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译:(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态度更加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5)驴不胜怒,蹄之。译: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总结:有人用“信”“达”“雅”三个字来作为翻译的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六:分析文本以小组为单位,1、从文中划出表示老虎认识驴的心理活动的词;2、找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3、找出文中描写驴子的词1、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2、文中写虎动作的词(从中选择一组试作赏析)蔽、窥急于摸底好奇害怕大骇、遁恐惧近之、视之、近出一再试探、生性胆大荡倚冲冒工于心计跳踉、断、尽、去干脆利落志得意满3、驴的形象庞然大物形体本质特征表面现象一鸣声音大而无能,虚张声势,外强中干。蹄之绝招黔驴之“技”七、文本延伸1、课本剧表演如果你是导演,你将如何挑选演员?对他们的形体、相貌有何要求?如果你是“驴”或“虎”的演员,你是如何理解你所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