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科研实践创新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中西医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人黄昏心理的探讨课题类别普通课题申请人刘颖联系电话13730698073申请日期2011年4月27日共青团成都中医药大学委员会二〇一〇年三月制申请者的承诺: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科研实践创新资助与奖励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按时结题。申请者:刘颖2011年4月27日一、数据表二、课题设计论证课题名称中西医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人黄昏心理的探讨负责人姓名刘颖性别女出生年月1988.10.02专业年级2008级护理本科1班学号200850701022研究专长护理和统计联系方式13730698073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年级研究专长杨海军男88.04.0908级护理本科1班护理和统计赵亚女89.07.0908级护理本科1班护理和统计石敏女89.11.1708级护理本科1班护理和中医谢雨女89.06.0708级护理本科1班护理和中医曾露女88.05.1908级护理本科1班护理和统计肖红女89.08.1208级护理本科1班护理和中医刘琴女硕士研究生统计和管理女最终成果形式论文预算经费(元)1130元预计完成时间2012年3月(一)选题意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化日益明显,已成为当今世界众所瞩目的问题之一。据预测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0.00%,2050年将达到25.50%,届时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1]。衰老作为一种自然过程不可避免,人步入老年后,机体生理功能衰退的同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因而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实现健康、积极的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更是健康老龄化目标的要求,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黄昏心理是以老年人情感消沉,精神退变为常见表现的负性心理,是一种有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不安定因素,包括冷落遗弃感、累赘包袱感、怀旧回归感、枯燥无聊感、黄昏末日感、颓废无为感、孤独寂寞感等。研究证明[2]不良的心理状况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可提高其自身适应能力并预防疾病的发生。中西医护理干预模式是指既要按照西医护理学的要求,又要结合中医辨证思想,按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对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的模式[3、4]。此模式以中西医护理理论之长为指导,贯彻中西医护理中的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基本观念,突出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实现了中西医护理的最佳结合,会使患者得到最优质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护理。将中西医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人黄昏心理,通过心理护理与以开导法为主的情志护理相结合、饮食护理与食疗保健相结合、西医治疗与中医给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改善老年人黄昏心理有重大意义,最终使其气机条达、气血调和、心情舒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逐步提高。2l世纪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的转换以及人们健康保健需求的迅速提高,使得护理领域面临巨大的挑战。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将中西医护理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人黄昏心理护理,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研究的课题及努力方向。健康的老年人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表明,愉快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良好的影响,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老年心理健康的理论框架应包括5个方面——性格健全,开朗乐观;情绪稳定,善于调适;社会适应良好,能应对应激事件;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认知功能基本正常[5]。重视社区老年人黄昏心理护理,将中西医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其中,充分了解其黄昏心理特点,遵循其心理规律,为其提供个性系统的护理,无疑对其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增力作用。(二)内容:基本思路:1、首先深入柳城等温江多个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并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