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大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1活动目标: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活动准备: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活动过程:一、提出概念。1、请一名幼儿上来。(1)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2)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3)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二、感知重量。1、幼儿探索。(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三、工具测量。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1)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2)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3)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4)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5)教师示范记录表。2、幼儿操作。(1)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2)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3)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4)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大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2活动设计背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活动目标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活动准备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活动过程1.情景导入。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2.多种材料的探索。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3.生活中的运用。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