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说课稿青川县关庄镇中心小学校周丁蓉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再见了,亲人》。围绕这一主题,我将说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课文。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旨在促使孩子们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教学目标1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2领悟文章的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会生活”“会学习”“会做人”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2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二、说学法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全面提高各项能力。”据此本课拟以实践感悟和交流讨论等方法来完成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比山高比海深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三、教学手段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提醒我们:“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好。”为此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删减和补充,立足教材,活化教材而又超越教材,尽量用一些情境性的、现实性的、形象化的、生活化的例子呈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主动而不“自觉”的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1、借媒体,让学生“情”动。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以灵活多样的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增强直观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便于相关内容的切换、转入和穿插。2、重实践,引学生“手”动。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学生对所处的生活环境、眼中的世界认真观察、探究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达到在做中悟、做中学的目的。3、融生活,诱学生“心”动。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有意思地运用生活等问题,引他们认真去思考,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建议,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四、教学程序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来和我的学生一起交流:情境一:忆亲人创设情境,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亲人”1.课前板书:亲人2.出示课件“大树”,让学生理解“亲人”3.出示课件“难忘的记忆”(有关地震期间感人的镜头)4.结合现实生活,认识“亲人”5.播放电影《英雄儿女》片段,进一步认识“亲人”情境二:讲亲人快速默读课文,有理有据讲亲人1.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亲人以及他们所付出的代价。2.概括讲亲人情境三、送亲人精选文中句、段送亲人(播放音乐《送别》)1.重点指导情感朗读2.分角色感情朗读3.质疑:同学们,此刻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吗?总结:生活中“伟大”的爱,“平凡”的爱,都体现了“亲人”的价值,亲爱的同学们请珍惜来之不易的“亲情”,“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完成,学生用词能表达亲人情感即可)亲(学生)无私·····深情厚谊······(师)伟大平凡人温馨寄语:让我们爱朝夕相处的骨肉至亲,是他们给我们生命中最初的阳光;让我们爱情同手足的老师同学,是他们将我们平凡的生活泛起欢乐的波浪;让我们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管是否相识,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当亲人的含义普遍超越了家庭,世界将无比温馨,无比辉煌。《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青川县关庄镇中心小学校周丁蓉教学目标1、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