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4.5。1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4。5.1.1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病情评估/诊断。【C】1。有对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至少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2。实施评估的医务人员具备法定资质。3。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培训。【B】符合“C",并1。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为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履行监管职责。【A】符合“B”,并持续改进评估质量,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4。5。2根据现有医疗资源,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用单病种过程质量等质控指标,监控临床诊疗质量;对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多学科综合诊疗,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计划/方案。4。5。2.1按照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C】1。按照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指导医师的诊疗活动。2.有规范指导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为。3.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B】符合“C",并职能部门履行监督职责,评价重点病种参照本细则第七章所列的“住院重点疾病”以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点病种。【A】符合“B”,并1。重点病种质量控制有效。2.诊疗行为规范,医疗质量持续改进。4。5。2。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C】1.严格遵循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腔镜检查、各种功能检查、病理等各种检查项目的适应证。2。进行有创检查前,向患者充分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并签字认可。3.依据检查、诊断结果对诊疗计划及时进行变更与调整.对重要的检查、诊断阳性与阴性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意见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B】符合“C",并医技部门有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的定期分析和评价。【A】符合“B”,并职能部门临床检查适宜性有定期分析和评价,有持续改进。4。5.2.3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详见4。14。5标准与条款的要求)。【C】1。有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的相关制度。2.抗菌药物使用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3。实行三级管理,临床医师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三级管理的处方权。4.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按细菌耐药的信息调整抗菌药物使用。【B】符合“C”,并落实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制度,改进抗菌药物使用。【A】符合“B”,并1.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符合相关规定。2。医院信息系统支持抗菌药物管理。4。5。2。4规范使用与管理肠道外营养疗法。【C】1。有肠道外营养疗法的规范或指南。2.按处方(医嘱)由药学部门集中配制肠道外营养注射剂,符合注射剂配制GMP规范要求。3.不具备药学部门集中配制条件,由经药学部门培训与考核合格的注册护理人员配制。【B】符合“C”,并有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A】符合“B”,并1。持续改进措施有效。2.对肠道外营养疗法使用实施分级管理。4.5。2.5遵守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的使用指南或规范.【C】1.有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的使用指南或规范,方便查询。2.有评价用药情况的记录.3.按照规范与程序使用激素类药物及血液制剂。【B】符合“C”,并有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A】符合“B”,并1.对激素类药物及血液制品使用管理有效,无滥用现象。2.有对激素类药物、血液制剂使用实施分级管理。4。5.2.6肿瘤化学治疗等特殊药物的规范使用.【C】1。有肿瘤化学治疗等特殊药物的使用指南或规范,方便查询。2.按照病理及肿瘤分期结论,规范、正确地使用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处置预案,药学部门能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3。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的用药方案,应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通过病例讨论制定,由二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签名确认。4.药学部门能为此类特殊药品的新制剂、新采购药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文件。【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