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苏非遗展示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1)赴江苏非遗展示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为推进婺源非遗传承展示基地项目建设,2017年6月25-27日,XX县区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群英、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揭凌峰等一行赴苏州、南京先后学习考察了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XX市民俗博物馆、XX省非遗馆(南京博物院5号馆),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学习考察点概况1、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XX省园博园内,2016年建成开馆,非遗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主展陈面积4500平方米。展馆将苏州的非遗资源融入寻常百姓的生产生活之中,通过“光耀历史的一刻”、“市井生活的一天”、“岁时节令的一年”、“人生礼仪的一生”、“生态苏州的一城”五个主题厅来多方位、多视角地演绎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一刻”,撷取了昆曲入选第一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香山帮走出国门、御窑金砖结缘天安门、宋锦惊艳apec等4个瞬间来重温苏州非遗史上光耀世界的时刻。“一天”将众多非遗融于苏州人日常生活的一天,绘就了一幅幅别有韵味的XX市井风情画。“一年”和“一生”,以春夏秋冬苏州的传统节俗为平台,以新生、婚俗、寿俗等人生重要礼仪为背景,结合展示非遗各类项目。“一城”,通过XX市非遗保护工作大事记和XX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布图,从“传承”及“传播”两个层面介绍苏州的非遗资源与保护工作。2、XX市非遗馆(XX市民俗博物馆)XX市民俗博物馆(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甘熙宅第又名“甘熙故居”,建于清嘉庆年间,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甘家大院”,是清代著名文人、方志学家甘熙的故居,占地面积近万平米。2010年1月,XX市在XX市民俗博物馆增设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立全国首家民俗、非遗“双博馆”,2012年6月建成开放。第1页共3页XX市民俗、非遗“双博馆”在展陈上主要有《一脉文心、千古流传——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金陵工巧——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展演》、《南邦巨族、江南甲姓——金陵甘氏家庭历史陈列》、《榴开百子、百年好合——南京育儿、婚嫁习俗展示》、《梨园雅韵》、《金陵十八坊》等六个专题陈列,既有静态的展示,又有动态的展演。3、XX省非遗馆(南京博物院5号馆内)XX省非遗馆是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中一院六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综合博物馆内搭建非遗馆的一次创新尝试,XX省非遗馆主要包括XX省非遗概览展厅(如意工坊)、民俗艺苑、老茶馆、剧场四个组成部分,是以活态为主、静态为辅,视频、音频等多种展览形式相结合主题展馆。二、考察展馆建设亮点1、XX市非遗馆在建设理念上突破传统的一项目一展厅的陈展方式,以一刻、一天、一年、一生、一城为主线,以春、夏、秋、冬的传统节俗为平台,将诸多非遗项目串连起来,同时辅以众多的互动点播、投影、led等多种现代科技的展陈方式和展现手段,如昆曲(戏台投影)、船拳(大型投影)、鼓吹堂(led立体呈现)、轧神仙(观众互动)、微雕互动投影等等,给参观者留下很深的印象。2、XX市非遗馆设在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之一的“甘熙宅第”内。陈展内容上,既有静态的展示,又有动态的展演(昆曲、白局),观众可以在动静结合中体会老南京悠远的文化韵味。在形式上,采用了一定的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并邀请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绝活表演,这种互动式的参观体验,可让观众收获亲身参与的乐趣,更好的满足观众对民俗、非遗文化的求知、鉴赏、娱乐等需求。3、XX省非遗馆除以墙面图片加多媒体的形式对非遗项目和民俗展示、介绍的基础上,还设有手工技艺类非遗展台,由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步骤,另外在非遗剧场和老茶馆还定期有表演类非遗项目的演出,民俗艺苑开设一系列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文化体验活动等。三、考察的几点启示和思考第2页共3页1、婺源非遗传承展示基地布展理念上可借鉴XX市非遗馆的做法,在布展理念上进行创新,挖掘婺源特色的文化内涵和主题,将展示的非遗项目点线串联起来。2、非遗展示要坚持静态与活态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将非遗项目直观的呈现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