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VIP免费

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_第1页
1/16
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_第2页
2/16
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_第3页
3/16
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利益及风险偏好差异、共有信念缺失与法律成本的优化配置——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行为及对策的一个经济学解释周彩霞1,2朱宪辰1*(1.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2100142.南京大学商学院210093)摘要:通过对上市公司决策主体分企业和个人两个层次的分析发现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者在委托理财行为中可以获得较大收益却无需承担失败的损失,他们与企业存在利益与风险偏好上的差异;加上监管官员个人与监管机构的收益成本也不一致,使得对很多市场主体的违规行为监管不力,从而解释了那么多的上市公司对风险很大的委托理财仍趋之若鹜的原因。由监管者与被监管之间的博弈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业务违规现象普遍存在,相关法规形同虚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现有法规“共有信念”的缺失,而要重构“共有信念”需要实现一定约束下的法律成本在用于制定新的法规和执行已有法规之间的优化配置。关键词:双重决策主体;风险偏好差异;共有信念;法律成本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thelistedcompany’sentrustfinancingactionfromcompanyandindividual,anddiscoversthattheindividualwhocontrolthecompanyhavedifferentadvantageandriskpreferencefromcompany.Thesuperviseofficerhavedifferentincomeandcostfromsuperviseinstitutionandthenresultinthefeeblesuperviseoverirregularityentrustfinancingactionandthelackof“commonfaith”aboutthelawsinexistence.Inordertoreconstruct“commonfaith”,lawcostshouldbecollocateoptimizedbetweenconstitutingnewlawsandadministeringthelawsinexistence.Keywords:doubledecision-makingbody,riskpreferencedifference,commonfaith,lawcost一、问题的提出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是指上市公司把资金委托给专业或非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经营,从而获得投资回报的行为。上市公司较大规模动用资金委托机构投资者理财的投资行为始于1999年,在主管层政策松动后,2000年开始盛行,2001年理财资金急速增长,2002年后因股市不景气,委托理财资金规模有所减少。随着德隆系下的闽发、汉唐、大连证券等问题券商给委托方带来巨额亏损问题的暴露,南方证券因委托理财亏损惨重,海通证券、华夏证券、广东证券等券商因委托理财法律纠纷不断的消息纷纷被披露,数十家上市公司发布委托理财风险公告,至2004末2005年初,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业务已面临存亡危机。实际上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中存在的巨大风险早在2001年就有了充分的认识(黄湘源,2001;夏志琼,2001;张旭东,2001;冉孟顺,2002;马斌,2002;陈湘永,黄雪莉,2002),监管层也出台了一些规定,但上市公司对之仍是趋之若鹜。截至到2004年末,仅就公开的信息判断,发生过委托理财业务的上市公司近200家,一家公司用于委托理财的资金规模动辄以千万计,甚至达数亿元,委托不具备受托资格的机构进行理财、承诺高额固定回报、采用“阴阳”*作者简介:周彩霞(1976-)女,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讲师,南京大学商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朱宪辰(1954-),男,南京理工大学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双重合同、参与二级市场坐庄炒作等等违规操作的行为广泛存在。1现实状况至少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需要给出较有说服力的解释:第一,委托理财风险很大已是业内共知,居然还有诸多上市公司趋之若鹜,那么这些公司是否属风险喜好型?相应地这些上市公司实际控制者是否具有显著的风险偏好(即非风险厌恶亦非风险中型)?第二,尽管现有法规的确不大完善,但就委托理财资金的来源、受托机构资格、不允许承诺保底收益、不允许全权委托等均有明确规定,但违规现象仍普遍存在且几乎成为通行的做法,监管规定为何形同虚设?本文第二节对相关文献作一个简单综述;第三节对上市公司和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分别构建各自效用函数并分析相应的成本收益,尝试对诸多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风险投资行为及其风险类型给出分析解释;第四节按具体监管官员和监管机构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分析,考察上市公司与监管方对相关法规的“共有信念”、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分析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