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在制冷、采暖中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摘要:通过对目前所用各种清洁能源及其制冷、供热形式的分析得出热泵利用具用良好的节能效果,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与热泵有关的各种问题,为全面了解热泵的应用及热泵的开发、利用作了初步探讨。关键词:清洁能源热泵cop节能效果0引言随着人们对环保观念的加强,同时也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如何有效地选取清洁能源及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组织制冷、供热方式成为众多专业人士关心的话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目前在制冷供热中常采用的清洁能源形式有:(1)电能;这是目前的主要利用能源;(2)各种工业余、废热、太阳能、热电联产热及环境热(空气、江、河、湖、泊水中储存热能);(3)天燃气、石油等产生的燃烧热。从能源有效利用角度看,须遵循能量梯级利用原则,尽可能利用低品位的能源及各种可再生的能源制冷、供热。对于需要燃烧产生热能的情况则应先做功发电后再用余热制冷、供热即热电联产。因此上述的第二种能源方式无疑是最理想的,但受自身温度的限制需借助上述第一种或第三种能源方能加以充分利用。目前常用的制冷、供热方式可分为三类:(一)以氟立昂为冷媒的压缩式制冷;(二)锅炉供热、热电联产供热;(三)利用低品位能的空气源热泵及水源热泵、利用天燃气、废热的吸收式热泵。1各种方式的工作原理及发展现状:第一类的工作原理:以电能消耗驱动压缩机运转改变制冷剂的相变吸收室内热量降低室温。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冷形式,此种方式在发展中存在两大隐患:(1)该方式将消耗大量电能,而从我国未来若干年的发展看,电能的供给量将不能满足需求,而制冷耗电量约占总耗电量的30%;(2)氟立昂作为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将在2030全部停止使用,因此必须尽快寻找新的制冷剂。第二类的工作原理:用电能或天燃气、石油的燃烧加热水来提高室温。这是冬季供热的主要方式。其中以天燃气为燃料最具有发展潜力,但这种方式的最大缺陷在于仅能供热不可制冷,并不能减轻夏季高峰期的用电量。第三类的工作原理:空气源热泵及水源热泵均为靠消耗高位能拖动低位能向高位的转化。吸收式空调机也是利用热泵原理工作的。由于这种方式既可制冷又可供热实现了一机两用,低位能在全年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所以近年来得到了广泛使用,也将是今后制冷、供热中的主导方式。2热泵的基本特性分析:2.1热泵的性能系数及影响因素:cop=热泵循环近似于逆卡诺循环,则对夏季制冷用热泵有:cop=Q1--吸收的热量W--驱动热泵消耗的能量同时兼有制冷机与热泵功能的联合循环机有:cops===1+2copQ2--向高温处放出的热量影响热泵cop因素有:高低温热源温度及二者的差值。Cop随着低温源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随着高温源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低温源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超过了高温源温度的影响,因此尽可能选用较高的低温热源。对于兼有制冷与热泵功能的联合循环机,可同时向用户提供热水和冷水,能够获得最高的能量效果。2.2热泵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人门往往认为cop高的热泵其能效比就高,其实对采用不同高位能源的热泵而言cop不具有可比性,因为电能、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均可作为低品位能向高品位转换的附加能量,但其价值不一样,电能通常由其它初级能源转变而来,转变中必然存在损失,即使cop值相同所消耗的初级能源也未必相同。为此提出热泵的能源利用率来评价热泵的节能结果。PER(primaryenergyratio)=PER--能源利用率下面分析不同能源驱动时热泵的PER:2.2.1电能驱动热泵:设发电机发电效率为y1,输配电效率为y2,则这种热泵的能源利用率为:PER=cop*y1*y2。目前凝汽式火力发电站的发电效率y1=0.25~0.35,输配电效率y2=0.9,若取y1*y2=0.27,cop=3,则:PER=0.81。其能流过程见图(1)。2.2.2内燃机驱动热泵:设内燃机的热机效率为y=0.37,热泵cop=3.0,则内燃机驱动热泵的能源利用率为:PER=cop*y=1.11。其能流过程见图(2)。通过以上运行比较,不难发现内燃机驱动热泵与电能驱动热泵相比具有能量利用优势。若用锅炉采暖一般中小型锅炉房的供热系统其能量利用率PER=0.5~0.7。因此热泵供暖能源利用方面总要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