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溧水县第二实验小学赵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类型及表现:问题的类型问题的表现生理与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更为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的交叉变动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事不能友好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合作,有的甚至发生纠纷;与学生交往,不能以朋友式的态度平等对待,不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教师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等。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亦称病态人格,是指因个体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而导致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人群,形成极端化的行为模式,在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上发生异常职业行为问题①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上课马虎对付,教学形式死板;粗暴惩罚学生,时常小题大做,抓住学生的小错不放,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②在教学过程中拒绝别人的意见,甚至是领导的建议,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③对学生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烂泥糊不上墙”,从而不再关心学生。④对教师职业失去兴趣,每天都想着另觅高职,因而自然会将消极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职业倦怠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在十几年的校长管理工作中,我越来越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师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让人心痛,令人深思。做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小学教育管理者,我们要在抓学校教育教学,抓教师师德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中,抽出时间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致使我们的教师职业倦怠,经常出现违反师德的现象。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我们的管理工作才会深入人心,产生实效。我个人认为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过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学校的发展,在管理中忽略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我们知道教师中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心理问题所带来的。造成教师心理问题有诸多原因,我想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教师的心理问题,因此,把“我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定为自己的课题研究。一、我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2008年我校教师参加了哈市城乡8所中小学校的教师约500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1)哈市中小学教师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各因子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差异上的比较。中小学教师中26.4%的男教师出现心理问题。28.2%的女教师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测试结果表明,32.7%的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3.8%的初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0.3%的高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初中或高中教师。(4)小学教师与初中、高中教师的差异比较。统计结果表明,小学教师与初、高中教师在强迫症状和偏执两项差异不显著;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三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焦虑项中小学教师高显著于初、高中教师;小学教师在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和其它几项及其显著高于初、高中教师。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显著低于初、高中教师。(5)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年龄差异上的比较。统计结果表明,21岁-30岁的教师有15.4%出现不同症状的心理健康问题;31-40岁的教师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占27.9%;41-50岁的教师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有33.3%,最高;而51-60岁的教师只有7.7%的教师出现问题。这次问卷调查我校有117人参加,约占问卷调查人数的23%。其中女教师100人。教师平均年龄37岁。20—30岁教师有8人,31—40岁教师有70人,41—50岁教师32人,51—60岁教师7人。教师的教龄情况如下:5年以下教龄的5人,6—10年教龄的34人,11—15年教龄的29人,16—20年教龄的14人,21—29年教龄的11人,30年以下教龄的11人,教师平均教龄16年。由此看出我校教师女教师比例大,占教师总数的85%,教师年龄结构31—50岁的教师102人,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