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上外商直接投资的真相发展中国家认为它们不仅应该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而且要通过限制跨国公司经营的方式来保护本地经济。这些国家是否在上述两方面都做错了呢?2004年3月•DianaFarrell,JaanaK.Remes,andHeinerSchulz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活动浪潮翻开了全球化的新篇章。原本只是新兴市场上无足轻重的商业活动,现在却对许多国外公司的竞争力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02年,这些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了1,620亿美元,而在1985年,这一数字仅为150亿美元。今天它们的投资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并且仍在增长。不难理解,新兴市场下的政府都渴望从这些国外资本以及相伴而来的技术和管理技能中分得一杯羹,而国外公司也能借此享受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进口关税减免、土地和电力补贴以及其他种种优惠条件。发展中国家提供这些优惠条件是因为它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跨国公司。对于外商创造的每一个工作岗位,所有的奖励加起来可能高达每年数万美元,在某些情况下,其净现值甚至超过了20万美元。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抛出诱人的优惠措施吸引外商投资的同时,它们也常常对跨国公司保持着一份谨慎。为了保护本国工业并保证外国投资对本地经济有益,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外国公司经营的方式进行了限制。然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措施,还是对外商经营的限制措施,大部分都收效甚微1。更糟糕的是,这些措施经常起到消极作用,不仅令政府每年损失数百万美元,还会保护效率低下的企业,降低生活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我们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何种政策体制下,在任何行业或时间段,外商直接投资都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大的利益。但是,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资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自身的经济基础,包括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环境以及竞争水平。对新兴市场有利在所有全球化活动中,跨国公司对于新兴市场的直接投资可能是争议最大的活动方式。批评者倾向于关注有关外国投资的负面报道,指责国外公司剥削贫穷的工人并无视劳动法。而拥护者则争辩说外商投资为东道国带来了所需的新资本、技术和工作机会;他们依靠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获得支持其观点的宏观经济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为了给这个常常带有情绪化的争论提供一些新的事实基础,我们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巴西、中国、印度和墨西哥的本地产业(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影响。我们研究的行业包括汽车、银行、消费电子、食品零售、IT和业务流程外包行业。在我们研究的14个行业案例中,我们逐一考察了国外公司进入市场前后的行业动态、行业生产力、产值、就业情况以及价格。我们还对国外和本地的高管人员进行了访谈。在我们研究的14个案例中,有13个显示出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经济起到明显的帮助作用(图1)。外商投资提高了相关行业的生产力和产值,从而在提高国民收入的同时降低了价格,并且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品质及品种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选择。外商投资不仅能为特定领域带来收益,而且几乎总能对整个经济产生积极的溢出效益。返回顶端改善了生活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最大收益可能是帮助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能力,这一点很少被人谈到。根据我们的估计,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相反,如今大约有80%的外商投资者来自于那些进入本地市场并且在本地市场销售产品的国外公司,而不是来自于那些生产廉价产品进行出口的公司。家乐福在巴西开店,花旗银行在墨西哥设立分行,铃木汽车在印度生产和销售汽车均属此列。对于那些寻求市场的投资来说,当地消费者是最大受益者。我们绝大部分的案例都表明:当外国公司进入后,消费者享受到了更低的价格或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选择,或者是两者兼得。例如在中国,1995年到2001年轿车的价格降低了30%以上,而这段时间正是福特、通用和本田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不过由于关税的原因,中国的汽车价格仍然高于正常水平。)在墨西哥,沃尔玛的“每日低价”给这个国家的主要零售商们长期以来坐享高额利润的好日子画上了句号,以至于有些分析师现在把墨西哥通货膨胀率的降低归功于沃尔玛的帮助。在印度,国外公司进入市场后,空调、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