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演练集合4篇减法反应时一、实验原理与目的六十年代以来,通常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Posner等人(1990)的实验却表明,这种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1]。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不仅如此,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可认知心理学中的加法反应时,其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或心理过程,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1],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依据。1.1实验目的测定辨别字母的选择反应时,检验比较字母异同的依据。二、实验方法2.1被试心理系本科三年级男女生各4名,20岁,身体状况良好。2.2材料计算机一台,心理学实验软件。2.3程序1)运行心理学实验软件,输入被试个人信息。被试根据指导语进行实验,如果呈现的字母是A和a或A和A,只要音同或形同均按J键,若出现A和B等不同字母,按K键。2)首先进行的是练习实验,被试根据呈现的刺激进行按键反应,在保证正确反应的前提下,尽量快地进行反应。练习实验结束后进入正式实验。3)实验呈现的刺激有同时呈现和继时呈现(间隔0.5ms和间隔2ms)三种形式。实验采用拉丁方设计。一轮实验结束后,还需进行第二轮(所采用的实验刺激呈现不同于第一轮),第二轮结束后,进行第三轮(所采用的实验刺激呈现同第二轮),最后进行第四轮(所采用的刺激呈现同第一轮)。4)每轮实验结束后记录好实验结果。三、实验数据及结果3.1根据八名被试在不同时间间隔下三类刺激的平均反应时,统计出如下图表:表18名被试不同时间间隔下三类刺激平均反应时注:表中反应时的单位为毫秒根据上表绘图如下:图1不同时间间隔(s)下三种刺激的反应时间(ms)由图可知,音同形同时被试的反应时间比音同形异时的反应时间短,同时呈现的刺激比继时呈现的刺激的反应时要长,并且在0.5s时反应时最短,2s时反应时又略微上升。形异的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音同形同时被试的反应时明显减小,随着间隔时间增长,三种刺激的反应时的差逐渐缩小。3.2对比posner经典实验结果:由图可知,被试对于音同形同与音同形异这两种刺激的反应时应随时间间隔的增长而增加,同时对两种刺激反应时的差值则逐渐缩小。3.3主体内效应的检验:由SPS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三类刺激的主效应显著(F=7.785p=.005),三种不通过时间间隔的主效应显著(F=50.710p=.000),刺激和时间间隔的交互作用明显(F=3.228p=.027)。进一步分别比较两因素不同水平间的统计值,得到如下结果:对于字母对这一因素的三个水平而言,两两之间在95%的置信区间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时间间隔这一因素的三个水平而言,两两之间在95%的置信区间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四、讨论4.1不同时间间隔反应时的差异由图1,在三类刺激情况下,时间间隔由0s增加至0.5s被试的反应时明显降低,时间间隔从0.5s增加至2s被试的反应时有略微上升。在不同的刺激下,音同形同的反应时明显比音同形异和音异形异两种刺激的反应时要短,但是时间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并且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这种差异逐渐缩小。对比经典的Posner结果,在反应时间的趋势上有所不同,经典的结果是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反应时变长。Posner的解释是由于随着两个字母呈现的时间间隔增大,音同形同刺激的视觉编码效应逐渐消失,听觉编码的作用增大而造成的。同时这也是不同词对刺激间反应时之差缩小的原因。在我们的实验结果中,时间间隔上升,反应时下降,可能是由于在继时呈现的情况下,第一个出现的字母就可以类比为经典的注意提示范式中的“指导语”,对被试在后面做出判断有着积极的调动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时间间隔的增长,被试注意力也就更加集中,反应时变短,效率得到提高。或者说,第一个字母就相当于是一个启动刺激,其可以使被试对后一字母(即相关刺激)的编码加工得到易化的效应。这样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实验结果中继时刺激比同时刺激的反应时要短,但是随着0.5s的时间间隔延长到2s,可能就出现了Posner所说的由于时间间隔增大,音同形同刺激的视觉编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