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一般系统论视角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虞伟健内容摘要: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能有效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独立性较差,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提高内审质量,已成为合作金融内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内审质量控制无疑是提高内审质量的重要手段。当然,内审质量控制并不是一种简单、孤立的控制手段,而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控制体系。本文从一般系统论视角将合作金融内审质量控制体系分为环境、人员管理、作业和评估等四个子系统,并提出了合作金融内审质量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策略,对合作金融内审质量控制及其体系的建设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一、引言随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合作金融”)战略转型和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以下简称“内审”)在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和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程度,关键在于内审的质量如何,高质量的内审,能充分实现内审的价值增值。合作金融内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独立性较差,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难以完全适应其战略转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银行建设和业务发展等的需要。因此提高内审质量,已成为合作金融内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高内审质量,中国内审协会(以下简称“内审协会”)已于2005年5月颁布实施了《内审具体准则19号——内审质量控制》。实践也充分证明,内审质量控制无疑是提高内审质量的重要手段。当然,内审质量控制并不是一种简单、孤立的控制手段,而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控制体系。本文拟从一般系统论视角研究合作金融内审质量控制体系(以下简称“控制体系)的构建。二、文献回顾在国外,内审质量已经是内审文献中被广泛研究的领域。这类文献大多数都将外部审计标准中要求的三个质量要素——即胜任能力、客观性和工作结果的质量运用到内审质量评估中。关于在评估内审胜任能力中用到的标准,Schroeder(1979)和Clark等(1980)发现内审人员对公司经营、进程或程序的了解是最重要的评估标准。DeZoort等(2001)指出,外部审计人员发现内审的主要角色(例如审计或咨询)以及其薪酬结构(例如直接薪酬,或有激励部分)会影响内审的客观性。Brown(1983)发现工作结果评估是建立在外部审计人员对先前内审工作、内审执行的后续程序和内审工作监督等满意的基础上。Messie和Schneider(1988)认为内审的范围是描述工作结果的最重要的标准。在国内,内审质量研究起步晚于国外,有很多学者从提高内审质量控制的角度,对企业的内审提出建议。赵保卿(2001)认为企业内审质量控制是提高企业内审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毕秀玲、薛岩(2005)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创建性的治理对策。崔大同(2006)从分析内审质量控制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加强内审质量控制的建议。赵田勇、孙洪伟(2007)提出了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内审质量控制制度的构想。张光军(2010)指出了影响农业银行内审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对构建农业银行内审质量控制体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司芙玲(2011)对完善央行内审质量控制体系标准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思考。从国内外现有文献来看,系统论视角下,控制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尚未发现系统论视角下研究合作金融控制体系的文献资料,这也是本文选题的重要原因。三、一般系统论解读(一)一般系统论涵义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加龙省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虽然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