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树德中学黄智槐关键字:新课程实验教学摘要:新的课程观要求,实验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形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因此教学形式要随之改革创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基本操作和创造能力,是一位中学化学教师非常艰巨但又非常光荣和重要的任务。新的课程观要求:全面的化学教育,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需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形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最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①。因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化学实验教学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包括两个部分,即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优化实验教学,就应该转变传统的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而尽可能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可多开放实验室,或设计一些随堂实验,变结论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渗透技术教育,鼓励多动手,以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素质型学生。一.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探究课堂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它的成功与否对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在如何成功完成演示实验方面下许多功夫,然而,仅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就完全成功的,很多时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罢了。在教师演示时,学生在干什么呢?有的只看热闹,由于“事不关己”,思维不活跃;有的虽然对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能看清楚,操作方法和现象也记住了,但由于观察点不集中,对实验的原理未能作进一步的判断、分析;有的根本不知道应看什么,现象一出来,只会兴奋甚至赞叹,但毫无收获……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点不容忽视:第一,因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因学生距离讲台太远,使学生观察点不集中,不知道该看什么,等现象出来时,已经来不及了;第二,演示实验的主体是教师,观察的内容因教师的引导有很强的指向性,学生观察带有很大的被动性。新课程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为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暴露出的被动局面,在实验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变分散为集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积极性,把他们“分散了”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②。比如在“钠与水反应实验”中,我强调了观察的要点,让学生有目的地集中精力观察现象;同时叫几位学生动手操作,现身说法,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另外,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念,改变实验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增加其参与程度,并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在卤素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动手示范如何闻氯气的味道,观察颜色,如何验证它的毒性等等,取得良好效果。课堂演示实验的一些具体操作如下:〈一〉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良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利用电教设备,可以增加可见度,为教学提供形、影像、动画、声音等来操纵学习。1.演示实验尽量使用大号仪器,对一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尽量使用专用化学实验投影仪既保证实验的真实性,让细微变化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钠与水的反应,用这种方式受到良好效果。2.使用电视录像、实验VCD等器材,可以把一些实验效果不佳的实验放映给学生看。如:(1)一些可见度低但又无条件改成边讲边实验的演示实验(如钠还原钛铌钽的卤化物);(2)实验过程需时较长的演示实验(如氯水见光分解);(3)产生有毒物质,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演示实验(如硫化氢的制取);这几类实验均可运用电视录像。3.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演示抽象的化学原理,例如在讲授“原电池、电解池的区别”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明显比单纯用语言讲解更生动、易懂。传统的实验教学难以摆脱距离感而产生的差异,而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