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工作制度为有效控制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流行,加强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有效控制与预防,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1)发热门诊诊治范围发热(体温≥37.3℃),伴流感样症状者。(2)发热门诊的设置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独立设置,与普通门(急)诊隔离。保证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划分,且符合呼吸道传染病的通风要求。诊断室、观察室配备相应的消毒药械及隔离防护用品。(3)发热病员预检分诊接诊护士要对发热病员进行预检分诊,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外出史、接触史(过往14天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接触史)以及临床症状,并登记姓名、年龄、性别、发病日期、通讯地址、联系电话、患者流向等。符合发热门诊诊治范围的,发放一次性口罩、手套,分诊到发热门诊接诊;排除者,到普通门诊就诊。(4)发热病员诊疗要求发热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医师接诊病员后,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以及疾病诊疗常规进行诊断和治疗,做好病史的采集,特别是流行病学史、外出史、接触史,并详细记录。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发现疑似病员,应立即进行隔离并报告院感科及医务科。需做化验检查及CT的病员应先通知相关科室,CT实行专人护送到检查室检查;血液标本等由专人到发热门诊收取或专人送至检验科。(5)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工作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必须严格按照传染病消毒隔离要求进行,做好自身防护。接触病人前后,要及时洗手或手消毒。穿脱程序符合要求。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如有发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报告,并及早进行检查和治疗。诊断室、观察室必须保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做好常规消毒。接诊患者后,应当对其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发热门诊产生的所有废物均按医疗废物处置流程执行。发热门诊闭环管理制度一、闭环管理工作要求1.发热门诊所有工作人员应实行闭环管理,包括医、护、技、药剂、检验、保洁和安保人员等。2.进入闭环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3.闭环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入口设置门禁,人员进出实行登记管理。5.不允许在隔离区域内用餐,如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6.闭环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轮转到其他非闭环管理岗位前,根据当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可隔离7天或14天,并在隔离期间按照要求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排除感染后方可返岗上班。二、工作人员集中居住点管理要求1.闭环管理人员实行封闭管理,工作科室与居住地两点一线出行。2.安排通勤车点对点接送工作人员,乘坐人员上下车有行程时间记录。3.通勤车司机不参与其他转运工作。4.集中居住点应做好生活保障和物资保障工作,集中居住人员以无接触式收取快递等外来用品。5.对集中居住点实行督导检查,建立抽查工作台账。三、闭环管理人员健康监测1.闭环管理人员根据当地疫情指挥部的要求定期做核酸检测,并可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随时调整检测频次。2.如个人健康状况有异常时,个人或监测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感控科。3.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按照《新冠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处置并进行风险评估,做好隔离观察及跟踪工作。四、强化工作人员感控知识培训1.严格落实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及时传达国家及省市最新工作指引和要求。2.培训对象应覆盖闭环管理全体工作人员,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设定,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3.因疫情形势变化和医疗救治需要,部分人员需要从普通岗位调整到闭环岗位时,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演练和考核,并实施核酸检测,排除新冠肺炎后方可上岗。4.所有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及注意事项、清洁消毒方法和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等技能。五、闭环管理期间后勤保障工作1.闭环工作人员应实行合理排班,原则上连续闭环管理时间不超过2个月。2.强化集中居住人员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舒缓心理压力,保障心身健康。3.集中居住地点应选择环境舒适的场所。4.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做好一线抗疫人员的关心关爱工作,确保抗疫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当然,按照关于印发《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1)80号文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