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2常用逻辑用语1.与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结合考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及应用,凸显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2.以函数、不等式为载体考查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及真假判断的应用,凸显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充分、必要条件:A={x|p(x)},B={x|q(x)}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集合关系A⊆B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是q的充要条件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p⇒q且q⇏pp⇏q且q⇒pp⇔qp⇏q且q⇏pABBAABA⊈B且A⊉B(1)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3)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x)成立”.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1)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3)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读作“存在M中的元素x0,使p(x0)成立”.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命题命题的否定xM,p(x)x0M,px0xM,p(x)x0M,px0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储备】充要关系的几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①若𝑝⇒𝑞,𝑞⇏𝑝,则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②若𝑝⇏𝑞,𝑞⇒𝑝,则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③若𝑝⇒𝑞,𝑞⇒𝑝,则p是q的充要条件;④若𝑝⇏𝑞,𝑞⇏𝑝,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等价转化法:即利用𝑝⇒𝑞与¬𝑞⇒¬𝑝;𝑞⟹𝑝与¬𝑝⇒¬𝑞;𝑝⟺𝑞与¬𝑞⇒¬𝑝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转化法.(3)集合关系法:从集合的观点理解,根据使p,q成立的对象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精研题型】1.已知a∈R,则“a>1”是“<1”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2.(多选)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a-b=0”的充要条件是“=1”B.“a>b”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C.命题“xR,-<0”的否定是xR,-0”D.“a>2,b>2”是“ab>4”的必要条件3.某班从A,B,C,D四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校艺术节展演,在选拔结果公布前,甲、乙、丙、丁四位教师预测如下:甲说:“C或D被选中,”乙说:“B被选中,”丙说:“A,D均未被选中,”丁说:“C被选中.”若这四位教师中只有两位说的话是对的,则被选中的是A.AB.BC.CD.D【思维升华】4.满足“闭合开关K1”是“灯泡R亮”的充要条件的电路图是A.B.C.D.5.设a,b∈R,则“a>b”是“a|a|>b|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方法储备】1.求参数的取值范围:(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2)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得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2.探求某结论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1)准确化简条件,即求出每个条件对应的充要条件;(2)问题的形式:①“p是q的……”,②“p的……是q”,②要转化为①,再求解;(3)准确判断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①转化为两个命题关系的判断;②借助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精研题型】6.设p:2x2-3x+1≤0,q:x2-(2a+1)x+a(a+1)≤0,若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C.7.“A.,B.B.D.”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C.D.【思维升华】8.“关于的方程有解”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A.C.9.已知函数集是.B.D.的定义域是,不等式的解(1)若(2)若【特别提醒】,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且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的取值范围.对于不等式问题:小范围可以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方法储备】1.全称(或特称)命题的否定:①将全称(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