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21《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根底上背诵积累。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课中“弦〞“假设〞“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根底上进行表达训练。《伯牙鼓琴》一课突出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和伯牙痛失知音的痛苦。1.预习提纲〔1〕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搜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3〕查阅苏轼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一、音乐导入巧激趣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那么》,齐读课题。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1/30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读,师巡视。3.检查初读情况。课件出示:1.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假设太山。〞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猜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把戏朗读晓停顿1.这是一那么文言文,读起来比拟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2.教师范读。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课件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假设/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假设/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韵律美。〕4.生读课文。〔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一定要注意停顿哦!〔2〕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5.师生合作读。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局部,学生读后半局部,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6.指名配乐读。【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根底。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四、合作探究懂文意2/30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2〕借助注释来理解。〔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4〕结合插图理解。〔5〕小组讨论,问同学。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3.反应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4.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师:“方〞是刚刚的意思。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足〞在文中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