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是具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表示为“n”,它与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系统。实际上“物质的量”概念系统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的学习之中,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节点”,它是连接微观和宏观、定性和定量的桥梁,另外物质的量概念体系的存在完善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视角,拓展了学生认识科学的视野,帮助学生能够科学认识难以观察感受的微观世界,让他们可以从物质的量的视角来解析化学反应,并可以将宏观、微观与化学符号真正联系在一起。【教材地位】“物质的量”概念体系具有很重要的教育价值,它是高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概念,并始终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中。《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而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通过学习物质的量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的层面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几个常见的物理量及其单位,如长度、质量、速度等,也已经初步认识了微观世界,了解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物质的量”表示的是一个集合体,而集合体这一概念,学生也通过前期的数学学习掌握。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个别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理解存在认知偏差;(2)高一阶段仍然有学生化学式书写不规范。这些概念基础都是学生学习“物质的量”这节内容所具有的前知识,它们对学生学习“物质的量”这一节内容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二.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能力目标】(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2)培养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总结提升【德育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2.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3.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基本公式的应用。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情境导入引入新课环节一:物质的量教师活动【引入】同学们,在开始上课前我们先来帮一个人解决一个问题:在古代,一个大臣敢于进谏大臣惹怒了皇上,于是皇上出了一道题刁难来他:18ml水中含有多少水分子?如果他答错了就要处斩他。你们能帮帮这位忠臣吗?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巧妙设疑,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生活实例将难点拆分,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借助资料卡片,引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同时通过介绍【畅谈】结合老师的提问,运用已有知识思考,展开讨论,进行计算,可以发现初步感知微观粒子的数目庞大。水分子数为6.02×1023,【投影展示】【过渡】同学们看这个数字是不是非常大?假设将6.02×1023个一元钱的硬币排成一排可以来回与太阳和地球240亿次。这样庞大的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起来是十分不方便的。在生活中不会以几滴水或几个水分子来形容我们所需要的水,而是以几瓶水或几杯水来表述;在购买大米时也没有人购买几粒米,而是要论斤称米。这是一种“化大为小”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可以应用到我们化学中来。【整理笔记】,【教师总结】【完成导学案】物质的量——由一定数目微粒组成的集合体【引导】展示七个国际基本单位制资料卡【聆听】片,引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并介绍摩尔源于拉丁文单词moles,本意为大量和堆积。结合资料卡片学习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结合摩尔单词的原意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课上练习】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其含义。摩尔拉丁文单词moles的本意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