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五脏:肝的生理功能〔二〕肝的生理特性〔一〕同学们,现在开场上课。上一节我们讲述了肝主疏泄的具体生理作用:一、调节精神情志,二、促进消化吸收。下面我接着往下讲肝主疏泄的具体生理作用。第三、它能够维持气血运行。肝主疏泄的功能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维持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呢?一、气。肝主疏泄的功能怎样能够保证气在人体上下内外不断地进展升降出入呢?气机运行正常保证了人体各个脏腑上下内外升降出入全都正常。气机是气的一种运动,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就意味着气的运行正常。肝主疏泄作用,通过调节气机保证全身各脏腑经络气机升降出入运行正常,就这个意义讲,肝主疏泄功能能维持或者调节气在全身的运行。那么为什么说它能够维持血液的运行呢?血液的生成与运行与五脏都密切相关。我们前面讲了心主血脉,又讲了肺助心行血,脾统血,这里面又讲到肝主疏泄能参与血液的调节。在这里,中医理论在论证肝主疏泄的功能——调畅气机、推动气的运行、推动血液的运行统称为维持气血运行的机制时,中医理论叫做气行那么血行。其一、血液正常运行也必须依赖于全身气机的通畅,这是一个依据。那么肝主疏泄功能通过调畅气机,使血液在全身运行正常。其二、我们后面将讲到气血之间的关系,气有推动血液循行的作用,叫做“气行那么血行〞。那么肝主疏泄的功能通过调整全身的气机,使气运行通畅,从而促进血液在全身运行通畅。就这个意义讲,肝主疏泄功能具有维持气血运行的生理作用。中医理论将肝这样一种功能抽象出来一个结论,叫“气行那么血行〞。这个结论就〔把〕肝主疏泄功能维持气血运行这个理论讲出来〔了〕。在病理状态下,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必然影响气血运行,由此,又得出来一个结论、原理,叫“气滞那么血停〞。这一个原理,在理论上说明了全身气机调畅是气血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其中肝主疏泄的功能是保证气血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机制。在病理情况下,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调,不能够起到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那就会影响气血的运行,气不行那么血必停。所以,在病理情况下,中医讲,气滞必血停,或者称气滞必血瘀。我们在这里暂时用“血停〞这个概念,停滞,第1页血液运行不畅,血瘀的概念我们后面还要进一步去讲。它有什么指导意义呢?在病理状态下,其一、但凡有气郁、气机阻滞,就是但凡出现肝失疏泄的时候,不仅有气郁、气滞,最终的病理结果必然导致血液瘀滞,由气郁而血瘀,这是一个必然的病理结果。在中医的文献里面,还有一个原理,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而抽象出来的,叫“初病在气,久病在血〞,由气而血。因此,在治疗上,调节肝失疏泄,治疗气郁,不仅要调气,最终也要调血,这是第一个实践意义。其二、血瘀。因为气行那么血行,气滞那么血瘀,那么血瘀必然有气滞。因此,在治疗血液循行障碍,瘀血阻滞的时候,也必然考虑到理气以行血,这就是肝主疏泄的第三个作用,它通过调畅气机维持气血运行的机制及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四、肝主疏泄功能参与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调节,就是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为什么肝主疏泄的功能能够调节水液代谢呢?我们前面曾经讲过,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它的内涵就是指全身参与水液代谢调节的脏腑系统都能够正常地发挥它们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使水液代谢正常地运行,维持体内外水液代谢的平衡。而三焦水道假设畅行无阻,称之为三焦的气机通畅,换句话说,三焦的气机通畅,三焦才能够发挥运行水液的作用。而气机通畅虽然是全身各脏腑系统都参与调节,我们在上面讲肝主疏泄的时候,讲肝具有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它在调节气机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由于肝通过疏泄的作用,通过调畅气机这样一个机制为三焦水道正常运行提供重要的条件,就这个意义说,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根据这样一个作用,中医学又概括出一个原理,叫“气行那么水行〞,反之叫“气滞那么水停〞。这一个原理,不仅在理论上解释了肝通过调畅气机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而且在实践上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学治疗水肿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叫“理气以治水〞。这个理论,它的依据就是源于肝主疏泄功能通过调畅气机调节水液代谢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