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技术方案控制测量是地籍细部测量的基础,也是获取界址点、土地面积准确的保障,本调查范围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建立地籍平面控制网.本项目利用现有的平湖市GPS控制网成果,平面采用平湖市城市坐标系,比例尺采用1:500,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分幅及编号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1)基础平面控制网基础平面控制网采用GPS静态定位测量,GPS控制网布设为D级GPS网。基础控制网要求一次布设完成,控制点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分布尽量均匀,网型结构坚固合理,施测后整体平差。(2)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点是在基础控制(首级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测定界址点使用的控制网。图根控制网一般分为:一级图根、二级图根。其测量方式可选用RTK技术,也可以使用附合导线或结点网导线.图根控制点密度是根据界址点、地物点位置及其密度决定,通常每平方公里应布设100—400点。1、GPS基础控制网测量①GPS网的布设在本调查区及周围2000Km的范围内统一布设18个D级GPS点作为基础平面控制网,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点,采用4台以上GPS接收机进行数据采集。②选点、埋石a。GPS点之间由于边长较长,不要求相互之间通视;2b。点位应满足视野开阔,通视条件好,便于发展;坚实稳定,易于永久保存;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米和高压输电线路50米;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满足GPS观测条件;交通便利;c。GPS点应埋设标石,也可以在较为固定的水泥路面上切割标石面,埋放中心标志的办法;d。提供GPS点点之记一份,点之记为DWG或DOC格式。③外业观测a。外业使用经检验合格的GPS接收机进行静态定位模式观测。b。D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仪器要求见下表。表:GPS静态定位测量仪器要求表接收机标称精度10mm+5ppm同步观测接收机数量≥3等级GPS接收机性能观测量D级双频或单频载波相位c.D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设计指标见下表:表:GPS静态定位测量技术设计表卫星等级高度角(°)D级≥`15有效观时段中任一卫观测观测时数据采点位几何测卫星星有效观测时时段段长度样间隔强度因子总数间(min)数(min)(s)(PDOP)≥4≥15≥1。6≥4510—30≤6d.观测时应认真、仔细、正确填写测量手簿,天线高要三次量测,较差不得超过3mm,最后取中数使用,天线高记录不得划改;可不记录气象数据.④数据处理及平差基线解算及平差使用GPS接收机随机软件或TrimbleGeomaticsOffice软件。GPS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a.相邻点间弦长精度:σ=±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定误差(D级为10mm)b—比例误差系数(D级10ppm)d—相邻点间距离(mm)b。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应超过c。异步环闭合差三维坐标闭合差应满足:式中:n—闭合环边数;-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Ws=GPS网平差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可选择在WGS-84坐标系(必要时)、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上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相应的精度信息。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粗差剔除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式:式中:—为相应等级基线的规定精度。表:GPS网主要技术要求表等级D级(5)资料整理控制测量观测记录应规范、整洁,电子手薄记录应有打印成果。平差计算严密,各项精度指标符合《规程》要求。各级控制测量观测手簿按规定填写各项内容并编好序号,分级装订成册。控制测量计算成果分级整理,统一汇总,装订成册,并绘制控制点网图或展点图.2、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测量(1)基本要求①一级GPS点及图根测量一般可采用图根导线、GPS-RTK测量等方法。②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测量应在调查区基本控制点基础上布设加密,直接满足测图需要,一般布设在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有利进行地籍细部测量的地方。图根点的密度城区(1:500比例尺)一般平均6—10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15个点/每幅图。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