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学前诊断一、选择题1.(2016·四川高考)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A.O2的产生B.H2O的生成C.[H]的消耗D.ATP的合成解析:选A叶肉细胞中O2的产生只能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肉细胞中H2O的产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核糖体、高尔基体等处;叶肉细胞中[H]的消耗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基质等处;叶肉细胞中ATP的合成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2.(2016·全国卷甲)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解析:选C提取绿叶中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中。叶绿素分子中含有镁元素,镁元素可以由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从土壤中吸收也可以在叶面施肥后由叶片吸收。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可见光用于光合作用,其中吸收的主要是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不属于可见光。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在黑暗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故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主要呈现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颜色,即幼苗叶片表现为黄色。3.(2015·安徽高考)右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解析:选CATP为C3的还原提供能量,并将能量转移到(CH2O)等有机物中,CO2的固定不需要能量。暗反应中,必须经过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才能形成有机物。在暗反应中,一部分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C5,一部分C3被还原成(CH2O)等有机物。在CO2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光反应提供的[H]、ATP减少,导致C3的还原过程减弱,但此时CO2的固定仍在进行,故短时间内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4.(2014·全国卷Ⅰ)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解析:选B黑暗处理后,光反应停止,O2的产生停止。ATP和NADPH是光反应的产物,同时也是暗反应的原料,黑暗处理后,ATP和NADPH的产生减少,且仍被暗反应所消耗,产生的ADP和NADP+增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使得暗反应产生的C5减少,CO2的固定减慢。5.(2016·天津高考)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A.红光,ATP下降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C.绿光,[H]下降D.绿光,C5上升解析:选C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当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照射时,光反应增强,ATP、[H]、C5含量上升,ADP、C3含量减少;当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照射时,光反应减弱,ATP、[H]、C5含量减少,ADP、C3含量增多。6.(2015·福建高考)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解析:选BCO2+C5(RuBP)―→2C3为CO2的固定,属于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过程。RuBP羧化酶催化CO2的固定过程,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CO2的固定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所以RuBP羧化酶催化该过程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对CO2中的C用同位素14C标记,可以追踪C元素的转移途径,这种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