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2017·高考全国卷Ⅰ,T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知识定位】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从1976年七国集团成立到1999年八国集团与中国、巴西等组成二十国集团的历程为切入点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题干中“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直接提供了时空信息,考生根据所学能对接到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历史解释由1976年成立七国集团,俄国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到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推知广大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世界旧的经济秩序经历着改变。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世界各国需要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本题是对学生进行国际视野教育的载体。解题时考生要注意区分经济全球化、世界体系、区域经济集团化等概念【解析】结合题意可知,20世纪末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的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这表明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受到冲击,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或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并非材料表述的中心意思,排除B、D两项;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已经加入世界体系,C项错误,排除。【答案】A(2018·高考全国卷Ⅱ,T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知识定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经济一体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为切入点,考查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相关内容。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题干中“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直接提供了时空信息,考生根据所学能对接到欧洲经济一体化历史解释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这里涉及的三个国家都是欧共体成员国,可见本题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这一当今时代的国际热点问题,以最具有代表性的欧共体、欧盟成员国间的变化为例来展示区域集团化的成果。本题是对学生进行国际视野教育的载体。解题时考生要注意区分马歇尔计划、欧洲一体化、社会福利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概念【解析】20世纪60—70年代,欧洲北部原本落后农村迅速发展,实现了机械化,究其原因,一是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二是内部合作(欧共体)的推动,三是抓住和平发展这一历史机遇,故答案为B项。马歇尔计划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发挥作用了,故A项排除。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西欧北部农村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C、D项排除。【答案】B■练真题———————————————————1.(2016·高考全国卷Ⅰ)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