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的多元文化类型分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内容摘要: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随着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多元文化类型的出现,多元价值的对立,教育越来越开始导入文化之域。以文化的视野来打量教育,以多元文化的立场来诠释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必要任务。语文教材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本身就与多元文化密切相关。关键词:多元文化文化类型语文教科书一.前言“多元文化”作为一个学术术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而作为一种思潮的多元文化主义则从五六十年代开始的。受现代理论的影响,早期的多元文化理论主要从宏观的层面来关照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多元问题。以西方文化或欧洲文化作为参照,指代的是两种文化现象:一是殖民地和后殖民地文化。二是指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与之相反的后现代理论影响下的多元文化思潮的内涵更加丰富,多是从微观的层面上来界定多元文化的,认为任何国家﹑民族﹑社会阶层﹑地域﹑年龄﹑性别﹑群体之间都存在多元文化。本文所讨论的多元文化正是从后一个角度加以理解的。教育与文化息息相关,抛开文化,就无法理解教育;抛开教育,文化也无从发展。“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两者缺一不可。”[1]而基础教育作为人的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更需要从文化与人的高度上来看待。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价值观念的冲突、交流,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问题。要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思想的教育,课程是最有效的途径。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众多课程中,语文学科无疑与文化联系最为紧密。语文课程的功能主要是由教科书来体现的。而多元文化对语文教科书的渗透主要从两个途径来进行的:首先是通过对教材编写理念的制定来落实的。在《课标》中关于教材的编写理念就提到:“教科书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2]其次是通过选文中的多元文化类型来实现的。选文系统是语文教科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通过对选文的学习实现的。教材的选文作为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的一部分,必然反映了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下面就试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为例,谈谈本套教科书中的多元文化:二.语文教材中的多元文化类型(一).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一直是多元文化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民族与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密不可分。一个民族固有的相对独特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精神状态使得它与其他的民族区分开来。文化是界定和衡量民族的一个重要指标。语文教材在选文时既注重对本民族的文化的展示,又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了世界上其它民族的文化。教科书有选择的吸收了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如: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现代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梭罗的《瓦尔登湖》;英国古典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俄国短篇小说家契坷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法国作家保尔福尔的《回旋舞》共六篇作品。体裁涵盖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种文体,风格多样,又是各国文学的名篇,通过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多民族的文学艺术和文化特点。(二).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形成于一定的地域和历代的生活,根植于传统的土壤,是该地域人民反复实践的结果和精神生活的表现。地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有自然物质的,又有社会精神的;既有不同地方的土地山川和文学艺术,又有特定地域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语文教材就为我们展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这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雨巷》,也有着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秋蝉的残声的故都的秋。有着悠久历史意蕴的古赤壁,也有着展示南北方农村不同乡土民情的《边城》和《哦,香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