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天天增分(二十四)语言应用+名句默写+文言虚词-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VIP免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天天增分(二十四)语言应用+名句默写+文言虚词-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1/3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天天增分(二十四)语言应用+名句默写+文言虚词-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2/3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天天增分(二十四)语言应用+名句默写+文言虚词-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3/3
(二十四)语言应用+名句默写+文言虚词分值:30分建议用时:15分钟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1.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后面的解读,回答问题。(6分)“太可怕了!未来80%的家庭将面临洗牌,有图有真相!”“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这样的消息充斥微信朋友圈,它们多数是谣言。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研究团队推出微信谣言分析报告,报告显示,这些谣言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首先,这类消息中65%都围绕着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这三大死亡焦虑主题;其次,喜欢用“100%”“第一”这样夸大性词语并配大量图片来唤起大家的死亡恐惧情绪;最后,其消息源往往专业性不强,且与所述主题相关性差。这些话题往往引发大家的好奇而想去看个究竟,因此很容易出现高点击率和高转发。相对而言,60后、70后容易成为信谣、传谣、造谣的主力军,而80后和90后由于将大量时间耗费在互联网上得以获知更全面的信息,其对谣言的辨识能力较强。(1)60后和70后容易成为信谣、传谣、造谣的主力军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站在80后和90后的角度上,对60后和70后提出一定的建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谣言中的死亡焦虑主题让60后和70后非常关注;60后和70后上网时间少,获知信息不全面,辨识谣言的能力差。(2)积极调整心态,减少生活顾虑;全面分析网络信息,准确分析信息来源;客观理解信息内容,不造谣,不传谣。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在《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诗,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的政治抱负。(3)杜牧《阿房宫赋》开篇就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与“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解析:“公乃入”中的“乃”与D项中的“乃”都是副词,才。A项,副词,表示范围的限定,仅仅、只。B项,副词,竟然。C项,代词,你的。答案:D4.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见相如,必辱之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C.佯狂不知所之者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解析:A项,代词,译为“他”;B项,结构助词,译为“的”,与例句同;C项,动词,译为“去、到、往”;D项,指示代词,译为“这”。答案:B5.与“为具牛酒饭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B.窃为大王不取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解析:“为具牛酒饭食”中的“为”与A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B项,动词,认为。C项,表示判断,是。D项,动词,成为。答案:A6.与“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中的“也”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解析:“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中的“也”与A、B、D三项中的“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C项中的“也”是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答案:C7.与“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D.阿母为汝求解析:“因河为池”中的“为”和A项中的“为”字都是动词,作为。B项,动词,治理。C项,动词,创作。D项,介词,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天天增分(二十四)语言应用+名句默写+文言虚词-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