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基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化工091班徐日清200911034120)摘要:综合评述了我国油脂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基础油化学品和油脂基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的历史和现状,生产厂家及其采用的工艺特点、技术来源、生产能力以及中国油脂基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方向等。关键词:油脂基表面活性剂;油脂;油化学品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ChineseSurfactantsBasedonOilandFatAbstract:Fatandoilareoneofthemainresourcesofsurfactanthydrophobicgroup.Now,manysurfactantsbasedonoleochemicalfatandoil.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Chineseoil-basedsurfactantsarecomprehensivelyevaluatedinthispaper,including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historyof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forbasicoleochemicalproductsandsurfactantsbasedonoilandfat,themanufaturersandtheprocessfea-tures,thetechnology,capacities,andalsothedevelopmentorientationforChinesesurfactantbasedonoilandfatetc...Keywords:surfactantbasedonoilandfat;fatandoil;oleochemicalproduct以天然油脂为疏水基的油脂基表面活性剂从肥皂算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石油价格上扬,给以石油为疏水基的石油基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随着“绿色化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天然油脂为主要原料的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出现增长趋势。当前世界油脂的总产量估计为1亿t/a(其中80%来自植物),价值约为5000万美元。这些油脂约有14%作为油脂化工原料,用于生产润滑油、液压油、油墨、生物燃料、油漆、纺织助剂、表面活性剂等,其中表面活性剂所耗用的油脂最多。各种油脂的脂肪酸构成决定了它们的工业用途,对于表面活性剂生产来说更是如此。加之油脂基表面活性剂具有的功能性和绿色化性能的优势,国内表面活性剂行业对油脂基表面活性剂的研发也正在给予越来越多的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我国基础油化学品的研究与生产1.1天然脂肪酸脂肪酸是在260~280℃的高温和高压下通过水对半提纯的甘油三酸酷进行连续水解而从天然油脂中制取的(无需催化剂)。这样所得的粗脂肪酸通过物理方法从含甘油的“甜水”中分离出来,同时分离出来的还有未裂解的甘油三酸醋和杂质等。通过高真空蒸馏以及部分蒸馏可将粗脂肪酸提纯为精脂肪酸,从而用于生产各种表面活性剂。我国脂肪酸的工业始于肥皂,最初是皂基酸解。后来出现过一些常压催化间歇裂解(Twitchell法)的小装置。60年代在大力发展合脂酸的同时,开始研究中压催化与非催化水解及高压水解。70年代建起一些中小型中压催化与非催化水解的装置(如浙江等地),同时我国自主开发的第一套万吨级的高压水解装置在上海制皂厂(以下简称上皂)建成,使我国的油脂裂解生产脂肪酸的工艺技术进入到世界先进行列。1990年前后,随着经济发展,在国内不同行业兴起了一股油脂水解装置引进热。到目前国内引进的油脂水解制脂肪酸的生产装置有10余套。这些引进的装置虽然设备与自控有的的确不错,但工艺技术水平并不一定比上皂的高。特别是上皂1995年建成的DCS控制2万t/a规模的单塔高压水解装置,经实际运转考核证明,无论是自控设备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脂肪酸合成研究的角度讲,尽管国内也有人进行过酶法水解的研究,但距工业化还有相当距离。在欧洲的油脂化工产品中,脂肪酸所占的比例最大,1998年脂肪酸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5.3%,销售额为10.6亿美元,产量为96.03万t。据Frost&sullivan公司的资料预测,在1998-2005年间,这类产品的复合年增长率可望达到1.6%。脂肪酸总产量中有35%以上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主要使用C8~C18衍生物作为疏水成分。1.2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甲醋是用无水甲醇对甘油醋进行低温醋基转移反应而得到的,催化剂是氢氧化钠或甲氧基金属。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脂肪酸与甲醇直接进行反应,这样得到的脂肪酸甲醋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重新蒸馏以提高其质量。70%以上的脂肪酸甲醋用于从牛脂、大豆油、棕搁油、棕桐仁油以及椰子油中生产天然脂肪醇的中间体。脂肪酸甲醋可用于合成各种各样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它与有机胺(如单乙醇胺和二乙醇胺以及单异丙醇胺等)反应就可制得“超活性”的单烷醇酞胺和二...